林下经济如何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实现多元化效益
孙世博
河北省平泉市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对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实现多元化效益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在林地空间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业活动,能充分挖掘林业资源潜力。一方面,整合林地资源,合理规划林上、林下空间,促进林农、林牧等复合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产业模式,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经济收益。同时,完善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保障机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林下经济不仅能提升林业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生态、社会等多元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资源配置;多元化效益;复合经营;产业模式
0引言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对林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林下经济应运而生。我国林地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多样,从东北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到西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再到南方的松杉林和常绿阔叶林等,不同林区蕴含着巨大的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林下土地、光照、水分等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立体开发与高效利用,开辟林业发展新路径,对于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增加林农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化林业资源配置的整合利用策略
1.1林地空间的合理规划
林地空间规划是优化林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根据不同林种、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及林下环境条件,对林地进行分层分区规划。在高大乔木林下,因光照相对较弱,可规划种植耐阴的中药材,如人参、三七、黄连等,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的湿度与温度条件,促进中药材生长,同时避免与林木争夺阳光。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地,可种植喜阳的蔬菜或花卉,如白菜、菊花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坡度较缓、水源充足的林地,可划分出区域开展林下养殖,如养殖家禽、家畜等,利用林下杂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资源,减少养殖成本,且动物粪便可作为林地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2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推广
林农复合经营是整合林业与农业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幼龄林阶段,由于林木树冠较小,林下光照充足,可间种豆类、薯类等矮秆农作物。豆类作物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薯类作物的生长对林木影响较小,且能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在成林阶段,可选择种植一些耐阴的经济作物,如魔芋、食用菌等。魔芋喜阴湿环境,在林下种植可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与品质;食用菌利用林木修剪枝条等废弃物作为培养料,实现资源再利用,同时林下环境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1.3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林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采伐剩余物、修剪枝条、落叶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将采伐剩余物和修剪枝条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用于林区生活取暖或小型加工厂动力能源,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能源成本。落叶可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施用于林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及林下作物生长。部分木质废弃物还可加工成工艺品、家具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2构建实现多元化效益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
2.1林下特色种植养殖产业
林下特色种植养殖是林下经济的重要产业模式。在林下种植方面,除常见的中药材、蔬菜外,可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如蓝莓、树莓、沙棘等。这些林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在林下环境中生长良好,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养殖可发展特种养殖项目,如养殖林蛙、蜜蜂、梅花鹿等。林蛙以林下昆虫为食,其蛙油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蜜蜂在林间采集花蜜,产出的蜂蜜、蜂胶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梅花鹿全身是宝,鹿茸、鹿肉等经济价值高。
2.2森林旅游与休闲产业
森林旅游与休闲产业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创造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开发森林观光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森林四季美景,观赏珍稀动植物,感受大自然魅力。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利用森林中的负氧离子、植物精气等开展森林浴、森林冥想等康养活动,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推出森林体验项目,如露营、徒步、采摘等,增加游客参与度与体验感。
2.3林产品加工与销售产业
林产品加工与销售产业可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林下种植养殖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将林果制作成果汁、果脯、果酒;将养殖的家禽家畜加工成肉制品、奶制品等。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保存期限,拓展销售市场。同时,建立完善的林产品销售体系,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将林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3保障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完善机制
3.1政策扶持与引导
政策扶持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和林农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项目的研发、示范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与方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林下经济领域集聚,促进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2科技支撑与创新
科技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林业科研机构与林下经济企业、林农的合作,开展林下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研究适合不同林地环境的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下产品产量与质量。在林产品加工技术方面,研发先进的加工工艺与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林下经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如远程监测林地环境、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预警等。
3.3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林农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线上教学等方式,提高林农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林下经济专业人才,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投身林下经济领域,如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从事林下经济产业。引进具有创新思维和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总结
林下经济作为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实现多元化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地空间规划、积极推广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以及高效利用林业废弃物,实现林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化配置。构建林下特色种植养殖、森林旅游与休闲、林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多元化产业模式,挖掘林业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创造多元效益。完善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保障机制,为林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实动力。
参考文献:
[1]吕杰繁.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生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与路径[J].农村科学实验,2024,(23):33-35.
[2]吴松泽,谢杰辉,刘彦,田富俊.新质生产力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4,44(06):637-645.
[3]杨国林.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24,(22):138-140.
[4]胡谦凡.林业生态建设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措施研究[J].农业产业化,2024,(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