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二高的历史坐标与意义: 高清海与的哲学创新
高向阳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高庄村为尔魂医院 467100
一、引言: 哲学二高的历史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清海与作为两位重要的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哲学探索与创新,在哲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高清海作为中国当代哲学转型的关键人物,其"类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则作为融合哲学的开创者,在中西哲学融合与创新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本文将从历史坐标与理论意义两个维度,深入探讨 " 哲学二高 " 的思想贡献及其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高清海 (1929-2004) 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长期任教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被誉为 " 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探索经历了从哲学教科书改革到 " 类哲学 " 体系构建的深刻转变,为中国哲学从苏联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高向阳则是一位来自河南平顶山郏县的民间哲学家,作为眼科医生的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哲学研究中,创立了 " 融合哲学 " 体系,特别是提出了 " 双色思维 " 与 " 一笔双色 " 等独特概念,为中西哲学的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
本文将通过对高清海的 " 类哲学 " 与高向阳的 " 融合哲学 " 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揭示二者在哲学史上的独特坐标与理论意义,以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研究 " 哲学二高 " 的历史坐标与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更能为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借鉴。
二、高清海的历史坐标与哲学贡献
2.1 高清海的哲学探索历程与历史定位
高清海的哲学探索历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哲学教科书改革阶段、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确立阶段和 " 类哲学 " 体系构建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他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的独特坐标,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现代化与本土化的不懈追求。
高清海的哲学历程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他就自觉摆脱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进行符合哲学本性的个性研究。在 70 年代之后,他的研究方向转变为" 以推动哲学观念的总体变革和哲学体系的根本改造为旨志的理论研究方向”1996 年,高清海在《高清海哲学文存》的 " 总序 " 中,将自己的哲学历程总结为四个发展阶段 :" ①起初是从事哲学教科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意在冲破僵化思想的牢笼,摆脱苏联理论模式的束缚 ; ②接着,是推动哲学理论观念的变革,我认为我们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走自己哲学创新的道路; ③进一步我逐渐明确,这里的核心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只有抓住思维方式去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精神,才便于推进哲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④在这一基础上,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观念的变革是这一切的根本变革,要为创建当代中国哲学奠定基础和铺平道路,必须从这里深入。"
这一哲学历程的梳理,清晰地展现了高清海从对哲学体系的外在改革,逐步深入到哲学思维方式的内在变革,最终聚焦于人的观念变革的思想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更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哲学回应。高清海的历中坐标,就建立在这一不断深化的哲学探索与创新过程中,成为中国哲学从苏联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形态转变的关键人物。
2.2" 类哲学" 的思想体系与理论创新
高清海的 " 类哲学 " 思想体系是他晚年最重要的理论创造,也是他对中国哲学的最主要贡献。" 类哲学 " 以人的类意识的觉醒为根本性的价值诉求," 个性化的类本性 " 是类哲学的内涵逻辑,也是类哲学试图达到的哲学自觉的目标。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通过 " 类 " 概念来标志人的特殊本性,从而突破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局限。
高清海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待人的本性的。他认为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观点,为我们重新理解人的本性和人的世界奠定了全新的理论思维基础。在高清海看来,人之为人的本性,已经不在于自然的物种生命本性,而是在于业已升华为自觉目的的那个超生命的本性。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生物性理解,将人的本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高清海的" 类哲学" 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类生命与种生命的区分: 高清海提出了" 类生命" 与" 种生命" 的概念区分,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既有生物性的 " 种生命 ",也有超越性的 " 类生命 "。" 种生命 " 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生命属性,是自然的存在样态 ; 而 " 类生命 " 则是人所特有的生命属性,体现了人的超越性与社会性。
2 类哲学的三重主题: 高清海的" 类哲学" 可以从三重主题来理解: 人性主题,现实主题与生命主题,自 1990 年开始,高清海重点关注与研究 " 人 " 的问题,把"人"作为哲学的主题,实现了哲学观念的变革,开启了"类哲学"创想的思想历程,这构成了 " 类哲学 " 的人性主题 ; 市场经济研究把 " 人 " 的哲学主题创造性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高清海的 " 类哲学 " 创想提供了时代性的现实主题 ; 高清海的类哲学创想与思想建构是围绕着人的 " 类生命 " 这一主题具体展开的,是在人类走向 " 类时代 " 的语境中思考与表达人的 " 类生命 " 和 " 类本性 " 的未来哲学问题,这构成了" 类哲学”的生命主题。
3. 类主体的历史发展阶段 : 高清海受到马克思关于人的三形态理论的启发,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三个历史形态就是人作为主体依次形成的三种 " 主体 " 形态 :在自然经济中人依赖其他人,这种形态的主体就是 " 群体主体 "; 在市场经济中原子式的人借助物的实体性
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种当下人类的现实形态就是 " 个体主体 ";在经历了前两种主体的发展阶段之后,在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基础上的 " 自由个性" 的联合中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即真正获得了人的类本性的人,这就是未来主体的发展目标,高清海将之称为" 类主体”。
4. 类哲学的思维方式: 高清海认为,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 物种思维方式”它代表着与认识物没有根本区别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观点和方法," 当然不能把握活生生的人,必然会把人物化,而人的 " 物化 ',也就是人的 ' 抽象化 "。而" 类哲学" 的思维方式则要求在人的个性与社会性、自我与他人、物性与超物性、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等的多维和多重关系中寻求否定性的统一。
高清海的 " 类哲学 " 思想体系是对传统哲学的深刻反思与超越,它不仅拓展了哲学对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的研究维度,更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创新在于; 它突破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将人置于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 ; 它强调了人的超越性与社会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 ; 它融合了中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体系。
2.3 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高清海不仅在哲学基础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发展理论领域也有开创性贡献。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
高清海提出了 "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 " 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这一论断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意义,突破了传统社会发展理论中只见物不见人的局限。
高清海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关系 : 高清海从人的生成发展角度研究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独立个人的生成。所谓独立的个人,就是 " 具有自立( 能力)、自主( 性质)、自律( 意志) 和自由( 状态) 性质即独立人格的个人",也就是 " 充分社会化了的人 "。他指出,市场经济作为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通过世界的一体化而生成 " 人类社会 "; 同时,市场经济作为人的类活动促进了独立个人的生成,并相应地要求人的哲学观念变革。
2. 社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 高清海根据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 " 形态、"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 形态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 " 自由个性 " 的联合形态。这三个形态分别对应着人的主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
3. 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 高清海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带动了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吉大学派和团队,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和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与社会新阶层、社会发展与中国模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本土主义、多元主义、人本主义与和谐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清海的社会发展理论贡献在于 : 他将人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了社会发展的人本价值 ; 他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哲学基础 ; 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学科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这些贡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高向阳的历史坐标与哲学贡献
3.1 高向阳的哲学探索历程与历史定
高向阳 (1970-) 是河南平顶山郏县的一位民间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眼科医生。他的哲学探索历程与高清海有很大不同,主要源于他在医学实践中对中西医融合问题的思考。作为一名医生,高向阳在临床实践中感觉到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如何把它们融合起来成为他长期思考的问题。这一职业发现促使他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尤其是中西哲学的融合问题。
高向阳的哲学探索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医学实践到哲学理论再到哲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与西医的背景是各自所对应的哲学,中医对应" 象思维”,西医对应" 概念思维"。这一发现促使他开始研究哲学融合的问题,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融合哲学体系。高向阳从 2013 年至今发表文章 50 余篇,锲而不舍地从不同视角探索哲学的融合问题,其研究方向包括《G 哲学》、《H( 哲学)》、《虹哲学》、《风哲学》、《R 哲学》与《L 哲学》等。
高向阳的历史定位在于他是融合哲学的开创者,他立足中西医融合的实践思考,将中国哲学的 " 象思维”与西方哲学的 " 概念思维”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 融合哲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哲学多元化发展格局中独树一帜,是哲学领域中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他的融合哲学不仅关注中西哲学的融合,还探索了哲学与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融合,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3.2" 融合哲学”的思想体系与理论创新
高向阳的 " 融合哲学 " 思想体系是他对中国哲学的主要贡献,这一思想体系以融合为核心,试图突破中西哲学的二元对立,实现哲学的创新发展。高向阳认为,要实现哲学的 " 融合 " 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 哲学的 " 整体精神”、双色思维与想象力。其中," 整体精神 " 要求从哲学的整体视野里看哲学 ; 双色思维即概念思维与象思维,是被融合的对象; 想象力是" 融合" 的启蒙者、灵感的前夜。
高向阳的" 融合哲学" 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一笔双色的哲学方法 : 高向阳提出了 " 一笔双色 " 的哲学方法,试图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概念思维与象思维的融合。他借用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中介来实现双色思维的 " 融合 ",这是想象力的现实具体化。在高向阳看来," 切换" 在" 融合" 中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 融合" 的成败。主动的、积极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变化自己适应全局就是 " 切换 " 的本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 " 一笔双色"。
2." 流尘界 " 与 " 两种思维 " 的融合 : 高向阳的融合哲学体系是以 " 流尘界 "为起点,以 " 两种思维 "( 概念思维与象思维 ) 为基础,以 " 双重生命 " 为参照,以" 切换" 为手段,以" 创造”为本质,以服务人的" 现实生活" 为目的的哲学体系。他认为,融合必须 " 切换 ",切换方能 " 融合 ",这一思想在他的多篇论文中都有详细阐述。
3." 天人一体" 的必然逻辑: 高向阳提出了" 天人一体" 的必然逻辑,认为体系是 " 天人一体 " 的必然逻辑,必然逻辑的 " 天人一体 "。因为 " 天人一体 " 是最大的、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体系," 天人一体 " 尚且如此,天人之中的那一切体系都拥有 " 天人一体 " 的 " 基因 ", 被演绎得多姿多彩。这一思想体现了高向阳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 泰 " 与 "+ 哲学 " 的象征体系 : 高向阳从《周易》的 " 法象莫大乎天地 "中获得灵感,认为天地之交是最大的融合,天地交而 " 泰 "," 泰 " 是最大的 " 融合体系" 与" 融合之象"。他从泰卦的卦象转化为"+",赋予它融合的形而上职能,这就是为什么把" 融合体系" 象化为"+ 哲学" 的缘由。"+" 可以无限地" 想象",它是天地之交的 " 泰 ",是男女之交的 " 吻 ",是阴阳之交的 " 易 ",是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实践 ( 双重实践 - 生活实践与创造实践 ),相交 " 点 " 是自觉的" 创造本心"。
高向阳的 " 融合哲学 " 思想体系的理论创新在于 : 它突破了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思维,提出了融合的哲学方法 ; 它将中国传统哲学的 " 象思维 " 与西方哲学的 " 概念思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 它从医学实践出发探索哲学问题,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创造了独特的哲学符号系统,如"+ 哲学",为哲学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创新对于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3 中西医融合与思维方式创新
高向阳的哲学探索与他的医学实践密切相关,他的融合哲学思想最初就源于对中西医融合问题的思考。在他看来,医学的融合问题本质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融合问题,即中国哲学的 " 象思维" 与西方哲学的" 概念思维" 的融合问题。
高向阳认为,中医与西医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