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技术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胡勇
霍山县佛子岭镇中心学校
引言
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学生往往会因为“找不到适配资源”“抽象知识难理解”“错题不知错因”而陷入学习的困境中。2022 年版本的课标清晰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环境”,深度学习技术恰能为处理这些问题给予支持。就目前的实践情况而言,深度学习技术大多局限于“习题推送”阶段,未能充分展现“精准化、可视化、个性化”长处,难以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里的运用展开,探究它如何推动学生跨越自主学习障碍,增强数学水平。
一、深度学习技术助力自主学习资源精准适配
初中数学传统自主学习过程里,“资源过载或适配性差”问题常困扰学生:或者于众多资源中随意筛选,要么选用超越认知范畴的习题。借助“学情画像 + 智能推荐”,深度学习手段化解此难题:依托学习行为数据创建动态学情画像,准确锁定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依据画像精准推送适配资源,如为“二次函数图像理解困难”的学生,将“二次函数动态可视化微课”与“分层练习题”列为优先推荐内容,为“基础扎实”的学生,推送“二次函数实际应用拓展题”[1]。
二、深度学习技术化解数学抽象知识理解难点
初中数学中,函数、几何图形、代数推理等抽象内容,成为自主学习的关键阻碍,深度学习借助 “动态可视化 + 交互式探索” 使抽象知识转变为具体形态,助力学生自行搭建数学认知体系。例如,在开展“二次函数 y=ax2+bx+c 图像变换”自主学习期间,学生借助深度学习赋能的“数学可视化工具”,通过操作滑块改变 a、b、c 的数值,实时查看图像的平移、伸缩、对称方面的改变,工具会同步产出 “参数变化与图像关系” 的动态报告,助力学生自主归纳“a 决定开口方向与宽窄,b 影响对称轴位置”的规律;开展“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时,利用工具对两圆半径、圆心距变动时的位置状况进行模拟,同时自动标记对应的数量关联,助力学生自主操作来领会抽象数量关系[2]。
三、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自主学习错题智能诊断与进阶
自主学习中,错题是极有价值的资源,然而在常规模式里,学生往往只做答案订正,未深入探究错误根源,造成相同类型的问题不断出现。“错题诊断模型”被深度学习技术运用以达成“错因定位 + 针对性进阶”:系统自动判别错题类别,如学生求解“分式方程”时未进行检验,系统依靠错题语义剖析,判定属于“概念理解不完整”;给出“错因解析 + 同类变式题”,针对出现“概念混淆” 状况的学生,先推送“分式方程检验步骤微课”内容,随后推送3 道有“检验环节”的变式题目,保障学生能掌握错误成因;监测进阶成效,若学生做变式题的正确率超90% ,表明已掌握该知识要点,系统便自动推进到下一项内容;若准确率未达 60% ,需增添“基础巩固题”与“步骤拆解指导”。
四、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的关键原则
在实际操作里,要秉持“技术服务于自主学习,不替代自主思考”准则:一是杜绝过度依靠工具,当借助可视化工具助力理解之后,依旧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规则,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二是留意学生的个体差别,按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技术工具类别作出调整,如为视觉类学生更多地推送动态影像,向逻辑型学生推送“推理步骤拆解工具”;三是加强教师引领,虽然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供给数据与资源,不过教师要周期性剖析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数据,对“技术无法覆盖的深层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防止技术“缺位”或“越位”[3]。
总结
深度学习借助“精准推荐、可视化理解、智能错题诊断”,化解初中数学自主学习面临的资源匹配、抽象知识掌握、错题进阶等困境,大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研究同时表明,因硬件设备匮乏,技术应用覆盖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弱化自主推理”的趋向。后续可继续促进“技术普惠”,对适配农村学校的轻量级深度学习工具加以改进,同时对“技术使用规范”进行细化,指导学生恰当运用技术,使“技术赋能”与“自主思考”相平衡,让深度学习技术更有效地服务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永胜 . 深度学习技术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2).
[2] 石俊 ." 减负增效 " 背景下 "336" 混合式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16):122- 124.
[3] 刘长顺 . 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 2024, 41(4):108-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