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校企集群进化的高职校企合作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黄侃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一、引言

教育部等6 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强调:要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1];2019 年,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重要措施和办法,已经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众多高职院校与企业携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专业建设上,高职院校依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在实践教学上,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积累实践经验。

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能够精准满足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就业灵活性受限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但合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虽然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在合作深度与广度方面,仍存在合作不够深入、广度不足的问题,这对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和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二、“共生理论”集群进化的理论基础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集群的核心是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界面三要素;其集群进化是集群的16 种共生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16 种共生状态由共生系统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的 4 种组织模式和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的4 种行为模式组成。 16 种状态呈现 “低级→高级” 的梯度特征:组织模式从 “点共生” 到 “一体化共生”,互动稳定性逐步增强;行为模式从 “寄生” 到 “对称互惠”,利益均衡性逐步提升;两者的协同升级,推动共生系统从 “低绩效” 向 “高绩效” 进化。

对于高职院校校企集群而言,其共生单元为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3];共生模式可以分为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而共生集群的进化体现为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产教融合在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两个维度结合的形式和程度;共生集群的共生界面则体现为校企集群所面临的内外政策、文化环境总和。同时,高职校企集群产教融合的绩效,即为共生集群所产生的共生能量,而共生能量也是驱动高职校企集群进化的驱动力。根据共生理论的相关理论,共生系统进化的路径可以从共生三要素的优化和提升共生能量的产生来提升共生系统的进化程度。

三、高职校企集群的进化路径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化路径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校企集群的重要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二)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化路径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是推动高职校企集群进化的关键路径。首先,校企双方可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权利和义务,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合作会议,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校企双方要加强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学校可以向企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等,并通过共同搭建共享平台、制定共享规则等,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优化政策环境的进化路径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能够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推动校企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专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法规,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合作流程,规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提供实习岗位、参与课程开发等;同时,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如保障学校在合作中的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减少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本,对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等。

(四)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进化路径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提升校企集群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校企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优势,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企业也应积极投入资金,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Z ].2018.3.1.

[2] 国务院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Z].2019.1.24.

[3] 黄侃 .“ 共生理论” 视域下高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43(11):74- 8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校企合作的校企集群绩效测度模型及其进化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9Y JA880015), 主持人:黄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24 年度项目:“ 共生理论” 视域下产业学院对高职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作用机理和增益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JY 24121)。

作者简介:黄侃(1982- ),男,江西抚州人,江西省高层次人才(C类)、青年井冈学者,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