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的支持策略研究
于菲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幼儿园 063000
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行为不仅能丰富游戏内容,还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互动频率低、合作意识淡薄等。因此,研究如何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首先,幼儿的性格特点与能力水平是决定其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的重要内在因素。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幼儿通常更愿意主动参与游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则可能表现出较低的互动积极性。其次,幼儿的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也对其互动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能够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获得同伴的认可与支持;而认知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在理解游戏规则或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进而影响其参与合作的信心。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支持策略,有助于改善其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游戏环境因素。游戏环境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布局与场景设置对幼儿的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开放空间相较于封闭空间,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自由度,促进更多的语言交流与肢体互动。例如,在开放空间中,幼儿更倾向于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这种游戏形式要求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制定规则,从而有效提升其合作能力。其次,多元的游戏场景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增强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例如,创设情境化游戏场地(如美食馆等)不仅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还能为其提供丰富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合理规划游戏空间并创设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是促进幼儿同伴互动与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3、游戏材料因素。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及结构特性对幼儿的互动与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低结构材料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更深层次的同伴互动。例如,投放纸杯、扣子等低结构材料时,幼儿可以通过分类、排序等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索,这不仅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其次,游戏材料的数量也直接影响幼儿的互动质量。当材料充足时,幼儿更愿意分享和交换资源,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当材料匮乏时,则容易引发争抢行为,阻碍互动的发展。因此,提供多样化且数量充足的低结构材料,对于优化幼儿的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教师指导因素。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时机与指导方式对其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有着深远影响。首先,适时介入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互动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例如,当幼儿因任务分配产生分歧时,教师通过提问或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协助其找到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与协商技巧。其次,间接指导策略(如材料传递、角色介入等)相较于直接指导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互动与合作任务。因此,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指导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
二、支持幼儿同伴互动与合作行为的策略
1、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首先,合理规划游戏空间是促进幼儿同伴互动与合作的重要前提。根据游戏类型与幼儿需求,教师应充分考虑空间的开放性与功能性,以确保幼儿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展开多样化的互动行为。例如,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可以预留一块带草皮的小坡地或设置骑车区,为幼儿提供开阔且富有挑战性的场地,从而激发其与同伴共同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其次,创设多元主题游戏场景是激发幼儿互动与合作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构建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化游戏环境,教师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与规则意识。例如,在室内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立“娃娃家”“美食馆”“童心超市”等角色扮演场景,鼓励幼儿模仿成人社会中的分工与协作模式;在户外游戏中,则可设置自然探索区或艺术创作区,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种多元化的场景设计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交往机会,进而促进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2、提供多样化开放性游戏材料。首先,提供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对于满足幼儿不同互动与合作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例如,在拼图、积木、绘画工具等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角色扮演道具、科学实验器材以及运动类设备,以适应幼儿从认知发展到身体协调能力的全面成长需求。其次,开放性材料对幼儿互动与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或无结构材料更具灵活性,能赋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权,使其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并尝试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当幼儿接触到如纸板、绳子、废旧物品等开放性材料时,他们往往会通过讨论与协商设计出新颖的游戏玩法,这不仅提升幼儿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3、优化教师指导策略。首先,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适时介入是引导幼儿互动与合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游戏进程及幼儿的具体表现,灵活把握介入时机,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停滞不前或争执不下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传递游戏材料或提出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帮助其快速回归游戏状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是提升其互动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幼儿的游戏计划与内容,帮助其明确目标并激发参与热情;在游戏过程中,则可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设置挑战任务,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与同伴分工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建造一座稳固的桥”的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建造方法,并在过程中相互交流与配合。
总之,幼儿园自主游戏是幼儿开展同伴互动、践行合作行为的核心场域,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社会性发展的关键载体,不仅能为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筑牢基础,还能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积累人际交往的初步经验。未来,相关策略仍需持续深化探索,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质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海静 . 以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探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3(12):77-79.
[2] 李银银 ,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多角度分析 [J]. 科幻画报 ,2021(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