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

王海燕

策勒县策勒镇中心幼儿园 848300

引言

在学前教育注重“以幼儿为本”的发展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园所责任,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其参与度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家园合作理念的落实对提高幼儿健康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家园合作作为连接幼儿园与家庭的重要纽带,能整合双方教育资源、统一教育理念,为幼儿营造连贯、适宜的成长环境。探索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确其价值与实践方向,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核心价值体现

(一)促进幼儿认知与社会性能力协同发展

家园合作能为幼儿营造认知与社会性能力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幼儿园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认知素养,而家庭可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将认知学习延伸至生活中,如在购物时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在亲子阅读中拓展词汇量。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园通过同伴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家长则可在家庭中强化这些行为习惯,如鼓励幼儿与兄弟姐妹分享玩具、参与家庭事务决策。双方协同能让幼儿在认知学习与社会性培养中形成互补,推动能力全面发展。

(二)优化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适配性

家园合作有助于幼儿园优化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升教育适配性。家长最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与学习节奏,通过家园沟通,家长可向幼儿园反馈幼儿的个体需求,如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浓厚、在集体活动中较为内向等。幼儿园结合这些反馈,能调整教育内容,增加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课程,如增设植物观察、动物认知相关活动;同时优化教学方法,对内向幼儿采用鼓励式、引导式教学,避免强迫其在集体面前表现。这种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调整,能让教育内容与方法更贴合幼儿需求,提升教育效果。

(三)弥合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的差异鸿沟

家园合作可有效弥合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形成教育合力。受成长背景、教育水平影响,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存在差异,如有的家庭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幼儿习惯培养,而幼儿园强调“玩中学”,注重全面发展。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讲座等合作形式,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讲解幼儿发展规律与教育重点;家长也可分享家庭育儿经验与困惑,双方在交流中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最终让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上保持一致,避免因理念差异对幼儿成长造成困扰。

二、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关键作用维度

(一)衔接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家庭个性化养育

家园合作能有效衔接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家庭个性化养育,帮助幼儿适应不同环境。幼儿园以集体生活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集体归属感,如按时作息、遵守课堂纪律;而家庭则以个性化养育为主,更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如根据幼儿口味调整饮食、尊重幼儿的作息偏好。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集体生活的规则与要求,如午睡时间、行为规范,家长在家中适当强化这些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习惯;同时家长也可向幼儿园反馈幼儿的生活习惯,如幼儿对特定食物过敏、午睡时需特定安抚物,让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兼顾幼儿个体需求,实现集体与个性化养育的顺畅衔接。

(二)强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家园合作是强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关键。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持续的引导,若幼儿园与家庭在习惯培养上存在差异,易导致幼儿行为混乱。例如,幼儿园要求幼儿自己整理玩具、独立进餐,而家庭中家长代劳这些事务,会让幼儿难以形成稳定的习惯。通过家园合作,双方可明确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如整理能力、礼貌用语、时间观念等,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与方法。幼儿园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践行良好习惯,家长在家中监督、强化,让幼儿在园所与家庭中都能接受一致的行为引导,确保习惯培养的连贯性,帮助幼儿快速养成良好行为。

(三)激发家长教育主动性与育儿专业能力提升

家园合作能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同时提升其育儿专业能力。部分家长因缺乏学前教育知识,在育儿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仅关注幼儿的饮食起居,忽视教育参与。家园合作通过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如家长助教、亲子活动策划,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亲身体验教育过程,从而激发主动参与意识。此外,幼儿园通过开展育儿知识培训、分享专业教育资源,如幼儿心理发展手册、亲子互动指导视频,帮助家长系统学习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如何应对幼儿哭闹、如何引导幼儿情绪管理。在参与与学习中,家长的育儿能力逐步提升,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

三、推进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度实施的策略方向

(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家园沟通平台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沟通平台,是推进家园合作的基础策略。线上可搭建便捷的沟通渠道,如建立班级家园微信群、开发家园共育APP,用于日常信息传递,如幼儿园活动通知、幼儿在园表现反馈、育儿知识分享;同时开设线上直播家长会,方便因工作繁忙无法线下参与的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线下则可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课堂教学、参与幼儿活动,直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

(二)明确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责任与分工边界

明确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责任与分工边界,是避免合作混乱的关键策略。幼儿园需承担专业教育责任,如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如分享育儿方法、解答教育困惑。家庭则应承担生活照料与情感陪伴责任,如保障幼儿的饮食睡眠、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与安全感;同时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如督促幼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亲子任务、在家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三)建立家园合作成效的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家园合作成效的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提升合作质量的重要策略。幼儿园可从多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如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家园沟通的顺畅程度、幼儿行为习惯与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访谈、幼儿发展观察记录等方式,定期收集评价数据,分析家园合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同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长与教师,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家长参与度低则优化活动形式、沟通不畅则调整沟通平台。

四、结论

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优化教育适配性、弥合教育理念差异的核心价值,能衔接园所与家庭生活、强化教育一致性、提升家长育儿能力,通过多元沟通平台、明确责任分工、动态评价机制可推进其深度实施。这一体系能有效解决家园合作中的形式化、沟通不畅等问题,提升协同育人效能。推广该体系,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家园协同育人模式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幼儿园家园合作实践提供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宁杨静 .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3):107-109.

[2] 刘文娟 . 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教育新思路 [J]. 试题与研究 ,2025,(14):159-161.

[3] 梁文茜 . 探究家园合作在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5,(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