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读写协同作用机制及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

赵静

甘肃省敦煌中学 736200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读写能力的协同培养受到广泛关注,读写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与学科思维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英语读写互动的深层次融合。

1 高中英语读写协同作用机理

1.1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高中英语读写协同作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源于现代教育认知理论及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度融合,近年来,研究者普遍关注读写能力提升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衔接读与写的路径。相关文献显示,读写协同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还进一步强化了理解与表达的内在联系,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推广,高中英语教学对读写协同机制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现有研究围绕文本解读、知识迁移和情境体验等方面开展,教师普遍认为读写协同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资源分配与师资水平的制约,学界对于读写协同的理论建构和应用模式也在持续探索。

1.2 读写协同的认知机制

读写协同的认知机制涉及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多重心理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脑中会自动激活词汇储备与语法网络,并逐步建构语篇意义,通过写作环节,学习者能主动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整合知识并呈现个体化表达。该过程不仅促进了记忆加工,还刺激了信息筛选与逻辑梳理能力,随着阅读深度的增强,写作思维随之拓展,认知迁移得到高效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结构化写作、思维重组等方式,实现读写双向互动,进而提升元认知水平。读写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持续的互动反馈和动态调整,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语言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英语学习能力。

2 读写协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2.1 读写一体化教学设计

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读写一体化教学设计已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打破传统“读写分离”造成的知识割裂,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系统提升。课程设计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合理安排各类读写材料与学习活动,教师在选取文本时,应注重文本难度与内容主题的匹配,确保学习内容具备层次性和逻辑性,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输入,并在写作环节实现创造性输出。教学环节之间需设立有效衔接点,通过精心编排的问题讨论、结构分析和语篇重构活动,加强学生的理解过程,使读写能力协同发展。此外,课堂活动应嵌入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训练,使学生在阅读分析与写作表达中,不断完善思维框架,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并进中,形成完整的英语学习生态。

2.2 读写任务驱动模式应用

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写活动的主动性,在真实语境下实现英语能力的深度培养。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和能力现状,精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项目,促使学生在任务执行中不断转化知识、深化理解、增强表达。读写任务可分为阶段性与综合性两类,阶段性任务侧重于单项技能的提升,综合性任务强调综合运用与创新表达,通过多维互动,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与思维碰撞。任务流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文本分析,推动其思考文本背后的主旨与细节,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加强对语言逻辑与结构的把控。通过持续任务驱动,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读写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突破。

2.3 前置输入与篇章结构理解的引导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当中,前置输入属于关键部分,它对改善学生的续写能力有着决定性意义,教师应该在任务开始时就给学生供应体系化而且分层的语言和情境素材,以帮助他们塑造稳固的背景知识根基,这个过程包含词汇和句型的把握,还要深入探究文本的情节走向,人物联系以及主题思想这些深层要素,通过全方位,逐步的导入办法,学生可以在认识上形成完整的叙述架构,这样就能有效地削减续写时的语言障碍和情节断层现象。

把握篇章结构是保证续写作品严密逻辑性及整体连贯性的关键,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探究叙事文本的主要结构特点,包含情节发展脉络,矛盾冲突的改变过程以及结局设定等,着重分析文本在情节推动,视角转换和过渡衔接上的独到之处,在课堂教学期间,可借助拆分篇章再重新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各段落间过渡的艺术效果及其功能,通过这样的练习之后,学生的篇章意识就会变得愈发清晰,他们的续作将在逻辑递进,情感推进以及框架架构等方面同原作做到高度契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整体协调度就能得到加强。

2.4 情境构建与语境化语言输出训练

情境构建成为推动学生语言真实化输出的主要路径,在读后续写活动里,缺少具体情境支撑时,学生常常陷入情节空泛或者表达单一的困境,教师应该采用多感官互动,直观表现,合作探究等办法,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文本里的时空特点,人物心理等关键要素,凭借图像,视频素材,背景音乐等多种媒介手段,营造符合续写主题的情境氛围,进而让情境特点在语言构思和表达环节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进去。

语境化语言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推动学习者把言语表达同具体情境融合起来,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角色情感特征,语言风格以及行为逻辑角度出发,挑选合适身份定位和场景需求的词汇与句式,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研讨之类的互动环节,促使学生在交流协作当中持续修正并完善自己的表述,让语言运用更贴合实际交际情形,此类训练既可优化学生的表达连贯性与准确度,又可引导他们自觉采用过渡词汇,代词替换,时态变化等修辞手段,做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结束语:

高中英语读写协同作用机制及教学策略的优化,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需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多元、动态的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推动英语读写能力融合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学科素质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莹莹 .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 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4.

[2] 蒋  蕾 . 基于“读写结合”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探索 [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14):39-41.

[3] 杨  丽. 基于教材单元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