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的管理与应用研究
郭莹 范宏伟
辽宁工贸学校
一、绪论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从 1.0“建设”时代迈入2.0“融合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教育体系,推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但传统课堂存在学生兴趣低、理论抽象、技能训练与产业脱节等问题。智慧课堂通过智能环境重塑教学流程,为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提供可能。因此,研究其管理与应用对破解中职教学困境意义重大。
二、教育信息化2.0 对中职智慧课堂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 2.0 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对中职智慧课堂提出三方面新要求:
1. 从“工具观”转向“生态观”:1.0 时代技术是辅助工具,2.0时代需构建集智能终端、网络平台、数字资源于一体的智慧学习生态,打破物理边界,实现线上线下、校企无缝连接。2. 从“应用驱动”迈向“创新引领”:不再局限于用 PPT 替代板书等效率提升,而是利用技术推动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探索个性化、项目式等新型学习模式。3. 管理机制适应性重构:传统管理难以适应智慧课堂的动态性与数据化,需建立数据驱动决策、教师创新激励及系统运维保障等新型机制。
三、中职智慧课堂管理与应用的现状与问题——以沈阳地区为例
本研究对沈阳地区 3 所中职学校(涵盖信息技术、机械制造、财经商贸专业群)调研,发放教师问卷 210 份(有效 187 份),访谈 36名管理者与教师,发现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层面:“重建轻管”,缺乏系统保障
1. 组织管理碎片化:智慧课堂涉及教务、信息中心等多部门,但未设统筹机构,权责模糊。 68.5% 教师反映“设备故障后部门推诿,维修响应超2 天”,影响教学。
2. 资源建设滞后:学校投入超 500 万购硬件,但专业资源匮乏,虚拟仿真、实操微课等仅占 19.3% ;资源分散于 3-5 个平台, 62.1% 教师认为整合难;超 50% 实训资源更新周期超3 年,跟不上产业升级。
3. 培训与激励不足: 76.8% 培训聚焦设备操作,深度融合培训不足20% ; 83.4% 教师表示“智慧教学投入未在绩效考核中体现”,积极性受挫。
(二)教学应用层面:“表面应用”多于“深度融合”
1. 应用层次浅表化: 78.6% 应用停留在“电子板书替代粉笔”“平板答题替代纸质练习”,仅 12.3% 课堂开展协作探究, 5% 以下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技术价值未发挥。
2. 与专业教学融合不足:文化基础课应用率 65.2% ,专业实训课仅28.9% 。; 3.5% 课程链接企业直播; 89.7% 实训依赖教师主观评价,技能数据难追踪。
3. 数据价值未发挥: 81.6% 数据应用仅为“课后统计排名”,58.8% 教师表示“不知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教学改进依据”,数据驱动闭环未形成。
四、中职智慧课堂管理与应用的优化路径
结合“融合创新”要求,构建“管理- 应用- 评价”一体化模型,
提出以下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管理机制,夯实运行基础1. 建立统筹组织架构:成立校长牵头的智慧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权责;设运维中心,将设备维修响应时间压缩至4 小时内。2. 打造专业资源生态:联合企业共建资源库,确保专业资源占比超 60% ;搭建一体化平台,实现资源“一次检索”;建立年度更新机制,核心资源更新率不低于 30% 。3. 完善培训与激励体系:构建“基础 - 进阶 - 精英”三级培训,年深度培训不少于12 学时;将智慧教学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设创新奖,评优倾斜 30% 。(二)深化教学应用改革,推动技术融合1.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三段六步”模式,课前推送资源诊断薄弱点,课中开展互动探究,课后个性化推送任务;推广项目式学习,实现“线上线下”闭环教学。2. 强化专业融合:每周 1-2 课时直播企业生产;实训设备加装传感器,自动生成技能诊断报告。3. 激活数据价值:开发智能分析功能,自动识别学习问题;要求教师每月基于数据调整教学计划。(三)构建数据驱动评价体系,保障提质增效1. 完善多元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企业评价、数据评价,实现“过程 + 结果”评价。2. 优化评价指标:设置管理(资源更新率等)、应用(技术融合深度等)、成效(技能达标率等)三类指标,避免形式化。3. 建立动态改进机制:每学期开展诊断性评价,针对问题启动专项行动,形成“评价- 反馈- 改进”闭环。
五、结论
中职智慧课堂建设需突破“技术堆砌”,实现管理、应用、评价的系统变革。针对“重建轻管”“表面应用”等问题,需通过系统化管理夯实基础,深化教学应用释放技术效能,数据驱动评价保障质量。唯有推动智慧课堂从“建设导向”转向“应用导向”,才能破解教学困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注入动能。
参考文献
[1] 张远平. 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电子档案构建策略探析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25(17):46-49.
[2] 戴智敏 , 沈兆钧 , 林慧 . 基于智慧教研平台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4):37-42.
[3] 王兴宇 .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4).
[4] 李小敏 . 基于 " 电子书包 " 的智慧课堂认识与实践 [J]. 科学咨询 ,2020, (23):183.
[5] 张艳明 , 桂忠艳 , 李巍巍 .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 (4).
[6] 刘邦奇 . 智能技术支持的 " 因材施教 " 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以智慧课堂为例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