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高中英语教学与评价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赵越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
引言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刻重塑高中英语教学形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为 AI 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当前,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学业评价等全流程,不仅破解了传统教学中 “个性化不足”“评价滞后”等痛点,也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工具。本文结合实践案例,探讨 AI 在高中英语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典型模式及优化策略。
一、AI 赋能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场景
(一)个性化学习场景的构建
AI 技术通过学习分析系统实现 “千人千面” 的教学支持。在词汇学习中,智能单词 APP(如百词斩、墨墨背单词)基于记忆曲线算法,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复习清单,动态调整单词出现频率。某省重点高中的实践显示,使用 AI 词汇系统的班级,一学期内学生平均词汇量提升35% ,远超传统背诵方法的 18% 。
在听说训练领域,科大讯飞 “智学听说” 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时评测发音准确度、流利度和完整度,生成音素级反馈。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后台查看全班学生的发音薄弱项(如 /θ/ 和 /ð/ 的混淆),针对性开展专项训练。课后,学生借助 AI 虚拟对话伙伴进行情景演练,系统能模拟机场、餐厅等 20 余种真实场景的交互回应,解决传统课堂“开口机会少” 的难题。
(二)课堂互动模式的革新
AI 助教工具重构课堂教学流程。课前,教师通过智能备课系统(如希沃 AI 助教)上传教学目标,系统自动匹配课标要求的语篇材料、语法微课和互动习题,生成个性化教案。某调研显示,AI 辅助备课可使教师备课时间减少 40% ,精力更集中于教学设计。
课中,交互式白板结合图像识别技术,能实时标注学生书写的句型错误,自动生成语法规则提示。在阅读课上,AI 分析系统可快速统计全班学生对长难句的理解正确率,教师据此调整讲解重点。小组合作环节中,智能分组工具根据学生最近三次测验的能力画像(如听力强 /写作弱),自动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提升协作效率。
二、AI 在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创新应用
(一)形成性评价的精准化实施
AI 技术突破传统评价的 “滞后性” 局限,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追踪。写作教学中,Grammarly 等工具不仅检测语法错误,还能分析篇章结构、逻辑连贯性,提供 “主题句位置优化”“过渡词补充” 等进阶建议。某高中的对比实验表明,经过 AI 系统持续反馈的学生,写作的篇章逻辑性得分提高 27% 。
在阅读评价中,AI 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轨迹(如停留时长、修改记录),判断其是否真正理解文本。例如,学生快速选择正确答案但在细节题上停留过久,系统会标记为 “猜测得分”,提示教师关注其精读能力。这种过程性数据让评价从 “结果判断” 转向 “问题诊断”。
(二)终结性评价的技术赋能
AI 在大规模测评中展现高效性。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已全面采用智能评分系统,通过多维度声学特征分析,实现评分误差率低于 3% 。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 AI 组卷系统输入考查范围和难度系数,5 分钟内即可生成符合课标要求的测试卷,并自动关联题库中同类错题,形成 “测评 - 归因 - 补救” 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AI 评价正从 “知识测评” 向 “素养评估” 拓展。
某智能系统可通过分析学生在辩论、演讲中的语言表达,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三、AI 应用的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
(一)主要挑战
技术层面存在 “机械性” 局限:AI 对语用情境的理解仍显不足,如无法准确识别学生写作中隐喻、幽默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语音评测过度依赖声学特征,可能忽视口音背后的文化多样性。
教学层面存在 “工具依赖” 风险:部分教师将 AI 生成的教案直接套用,忽视学情差异;学生过度依赖智能翻译工具,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弱化。某调查显示, 45% 的高中生承认在写作时直接抄袭 AI 生成的句子。
伦理层面存在 “数据安全” 隐患: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含大量隐私信息,若管理不当可能造成泄露。此外,算法偏见可能导致评价不公,如对非标准发音的过度苛责。
(二)优化策略
1. 构建 “人机协同” 教学模式
明确 AI 的辅助定位,教师负责教学设计、情感互动等核心工作,AI 承担重复性任务。例如,教师结合 AI 提供的错误分析报告,设计针对性课堂活动,而非简单推送系统生成的习题。
2. 完善技术适配性
推动 AI 系统与课标深度融合,开发符合高中英语教学规律的功能模块。如在写作评价中增加 “文化语境理解度” 指标,避免机械评分。
3. 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 AI 应用能力,重点培养 “技术选择”“数据解读” 和 “伦理判断” 三大能力,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
4. 建立伦理规范体系
制定学习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行业标准,要求 AI 系统具备 “算法透明性”,允许教师人工修正评价结果。
结语
AI 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动能,但技术赋能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未来需在技术创新与教学规律、个性化与标准化、效率与伦理之间寻求平衡,让 AI 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助力。教师应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趋势,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在 “人机协同”中坚守教育初心,推动英语教学迈向更具温度和深度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1] 杨峰 . 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10):69-73.
[2] 赵靓 . 基于 AI 赋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J].校园英语 ,2024,(35):3-5.
[3] 陆明丽 . 人工智能赋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价设计研 究 —— 以《The advertisinggame》 为 例 [J]. 电 脑 知 识 与 技术 ,2021,17(16):110-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