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研机制

作者

左青粉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发布,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愈发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正因如此,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作用,整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以此为导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促使“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效推进,在精准把握痛点的基础上让教研活动从表层向着深层方向推进,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研机制。如此,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支持,更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切实展现教研工作的初心与追求。

一、以问题导向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上,教研活动可以为教师的工作提供重要方向,且以问题为导向可以准确把握教研活动的核心,强化教研工作的内驱力。从“整本书阅读”领域中,学生阅读兴趣较弱、阅读方法掌握不足,同时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精准,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与创新性,各类资源的整合应用力度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犹如迷雾阻碍着教学的深入落实。

二、明确问题确定对策的“整本书阅读”教研原则

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词汇积累,但是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对兴趣、习惯、知识、能力等进行深度剖析。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冒险小说,有的学生喜欢人物传记,有的学生阅读速度快但理解不足,有的学生深刻理解但难以表达。为此,教研中通过课后访谈、课堂观察、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个体差异,结合学情分析问题、推荐书目。其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探究任务、深度思考任务,剖析主题思想、人物心理;对于阅读积极性不足的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趣味导入等方式方法激发其兴趣。除此之外,以学习为基础合理设定分层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发展,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打下基础。

三、明确问题确定对策的“整本书阅读”教研策略

(一)集体备课:以问题为引领的协同创新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集体备课是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发现学生通常只注重情节,忽视了其中的主题与人物,很难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以这些问题作为基础,在教研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探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意义?”具体而言,备课期间教师分工协作,深入探究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相互之间的人物关系,同时梳理出在不同情节中人物的具体表现。

另外,要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西游记》中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设计问题链探究分析“在取经团队中孙悟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孙悟空的性格出现了哪些变化”等,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共享、交流、整合形成了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链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探讨人物的成长、内心的发展,最终让学生对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形成更深刻地认识,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基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剖析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活动赋能:多元阅读活动的创新设计

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研中,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可以有效强化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高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常常出现情节复杂、理不清头绪的问题。其中,在《三国演义》的阅读中由于人物众多,学生出现了难以区分的问题,为此通过教研设计“三国风云会”主题辩论。在活动前,通过教研探究“三国风云会”活动的目的,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学生阅读问题等,探讨实施方法、激励措施,确定辩论话题,如“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可以真的统一天下”“关羽失荆州是偶然还是必然”通过对讨论话题的确定,让学生在阅读中重点关注情节、感受人物的谋略与事迹。

在实施“三国风云会”期间,教师基于所确定的方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引经据典开展辩论,结合原著中的细节、情节支撑自身的观点。在关于“关羽失荆州是偶然还是必然”的辩论中,反方学生结合轻视东吴、傲慢自满的情节对必然性进行论述,正方则结合东吴偷袭、曹操纵虎归山等情节对偶然性进行论证。活动的最后,引导学生对事件、人物予以总结归纳,有效弥补以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足,深化学生对人物与情节的认识,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和拓展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师成长:专业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

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条件。通过教研活动,探索多种不同的专业素养提升路径,打造专业教师团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例如,《水浒传》阅读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梁山好汉的“忠义”和复杂性的理解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教研活动着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基于此,通过对《水浒传》文本的研读,了解不同版本的内容差异,准确把握历史背景、思想内涵,探究“忠义”思想的具体演变。

另外,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与同事交流经验、分享感悟,汲取他人的经验、方法,深入探讨《水浒传》的整本书教学方法。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忠义”思想进行直观呈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辩证看待梁山好汉的具体行为。如组织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存在‘忠义’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你如何看待?”基于一系列的教研努力,深入浅出地完成“忠义”的讲解,帮助学生感受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在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导,对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具有深远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要以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导向,通过教研确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将其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之中,以此强化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助力师生的协同发展。未来的教学中,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教研机制,形成动态化的反馈与调整方案,切实强化展现教研价值,在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瞿文逸.ICAP 视域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以《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陶行知学刊,2025,(01):76-78.

[2]王珏.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5,(03):109-111.

[3]石楠楠.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优化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J].小学语 文教学,2025,(0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