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左青粉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课本囊括了各朝各代名家诗篇,短小精炼,表达抽象。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阵地,借助诗词背景、典故习俗、篇目吟诵、任务测评等方法,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引领学生“做中思”“思中做”,自觉成为古诗词“传承人”,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形成文化自信。
一、古诗词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内涵和价值
(一)内涵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要素: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审美标准、生活方式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力和延续性。
(二)价值
增长知识和见识。小学古诗词数量较多,涉及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通过连续性学习,小学生可以真正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变迁过程,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表现形式,拓展知识范畴。
培养品德和情操。一般来说,古诗词创作时,诗人不但会描绘自身或他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还会评价自己或他人表现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在阅读鉴赏阶段,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汲取优秀品质和精神内核(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等),树立正确的三观。
提高能力和水平。古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展现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练习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从而提升语用能力。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讲述诗词背景,奠定情感基础
背景是一首诗的起源,如果缺乏前置准备,小学生则很难共鸣诗人的创作经历与情感表达。尤其是字词的深意、心境更难以体悟。所以,教师要精准定位诗词背景,从文本内容出发,导入相关资料,传递时代、人物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进而探究其内在。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描绘山河的壮美。要求学生初读古诗,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1.干什么——望:看; 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其次,整理时代背景、写作环境等资料,以视频讲解呈现。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 岁李白首次离开巴蜀之地(四川),乘江而下前往江东,途径天门山,被长江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自然流露。”建立情感共鸣后,圈画景物,想象画面,说出感想。通过思维漫游,体会诗人所处情景,说出全文内容,最终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二)渗透典故习俗,扩展知识储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题材丰富,其中内藏历史典故和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人物痕迹的文化生活。对此,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提炼核心内容,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方式,了解历史故事与民族节日,以此丰富文化储备,增强文化认知。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元素,为学生感知民间习俗文化,树立民族节日文化意识提供实践支架。读古诗,思考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联系家乡生活,整理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写清楚过节内容。如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吃重阳糕、插戴茱萸、喝菊花酒等。指导再读,品味诗之情,用一个词来描述三首诗“闹“愁”“思”。
(三)依托篇目吟诵,传递文化元素
古诗词原用于吟唱,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且朗朗上口。通过诵读易于学生建立语感,提升对字词句敏感度,更深入体会诗人情感表达和艺术意境。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课本内容,巧创主题活动,让学生掌握节奏划分、字词重音,有技巧朗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多是五言或七言律诗。例如,在古诗三首《山行》时,以“二二三”规律划分节奏,要求学生用符号“/”标注停顿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其次,标注个别字古音和现代拼音,如“斜”xia、xie,感受押韵。同时,还要注意重音重读,如“斜”“生”“晚”“红”,并做好批注,解释字意,烘托景色美。最后,创建“我是朗读者”主题情境,组织学生朗读,从发音准确、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等方面评价。
(四)建构任务测评,深化融合效果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渗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根据小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的任务链条,有效评价文化素养,从而深化融合效果。
学习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后,要求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创意作品,手绘一张写意山水画,要求表现出庐山的形态特点,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图片,相互交流。对比李白《望庐山瀑布》,思考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录制成一个短视频。此外,还可以布置调查信型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同题材古诗,制作成诗册,如徐凝《庐山瀑布》、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育,对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创设多元情境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感知和分析古诗词的意蕴,以促进民族文化认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
参考文献:
[1] 徐雅静 徐志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和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 2023(6):35-37.
[2] 郑小玲.品诗词之美 承传统文化--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策[J].天津教育, 2023(2):132-134.
[3] 张勇.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陕西教育(教学),2024(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