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张英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作为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基于系统性和结构性两大原则,要求从整体视角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立足学生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深刻分析数学知识内容与结构,以单元主题驱动任务探究,引领学生由点及面地建立认知结构,实现大概念的分解与深化。下文以人教版数学为例,详细论述了以大概念统摄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要点和实践策略。
一、实施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基于大概念导向实施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易于学生从整体视角解读单元概念、定理,关注知识内容的结构性,实现深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横纵视角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度剖析,逐渐深入学习,反思体验,将提炼的知识转化为数学素养,并促进思维进阶。
(二)促进学生整体建构知识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瓶颈,主要表现为:知识内容碎片化、整合性不足。以单元整体为基点,对数学课时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形成一个有机体,能够促使学生打破知识壁垒,提炼并概括核心观念,并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的整体认知,进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要点
(一)统整单元课时,选取科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括为四大主题,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分布于不同年级,相对零散,难以系统化地整合。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通过归纳、整理等方式,厘清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保证教学过程连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二)活化课程概念,分解核心任务
概括性是大概念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单元板块的根本表现。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要抓住“转化”与“面积单位”,设计驱动性问题,层层递进,确保学生精准、高效地探索关键概念,深化理解。
三、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一)解析单元内容,掌握学生实际
《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中的“图形的度量”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大概念为基础,开展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其核心是要对教材知识点展开细致研究,力求精准明确。
通过纵向观察《多边形面积》教学内容,主要构成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解决问题,建立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从横向对比,发现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对本单元内容编排都是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逻辑结构,充分利用“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从而深入理解面积度量的本质。
拆解单元知识模块后,需要着手了解班级学情。从学生知识储备来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初步认识多边形特征,会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会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但从学生认知来看,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不会将所学知识与未知进行沟通联系。
(二)提炼核心概念,确立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如何挖掘本单元核心概念,这是一个难点问题。在此之前,教师需要着手定位课程教学重点:理解每一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拆分和组合;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问题。其次,找出核心要素“转化思想”“度量单位”。一方面让学生用转化的思维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细化处理,教学目标可分为两点:1.从已知图形面积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深化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推理能力。2.应用面积公式,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或者,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拟定指向性目标,让教学有迹可循。1.几何直观与空间意识: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拼以及数方格等操作活动,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推理意识: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形成对图形面积的直观感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估计和计算物体的面积。
(三)建立任务驱动,引领整体探究
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通过驱动性问题来推进。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方向,大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才能真正将核心概念迁移至实际应用。基于本单元核心概念,确立核心问题:多边形的面积公式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分解为子问题:1.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如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逐层探究,从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本质。
在课堂新知探索阶段,出示网格图,让学生至少绘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图形,并对该图形的面积求解方式进行研究,说出找到哪种求解方法,如何找到的。奠定初步认识后,开启小组比拼,限时完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自身对图形转化思想认知进行图形面积求解,如割补法、拆分法。图形一:平行四边形。底边长 8cm ,斜边长 5cm ,高 4cm, 。图形二:三角形。底边长 10cm ,高 6cm 。图形三:梯形。上底长 3cm ,高 4cm ,下底长 6cm 。让学生脱离网格图支架,“转化思想”从感知走向运用。
(四)施行多维评价,落实总结反馈
一节数学课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课堂实践,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区别于常规,它更主张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建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立足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插入评价任务,落实总结与反馈。
遵循学生认知阶 段—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设计情境问题。一家面包店售卖两种厚度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明治 (上面三角形)。大的底 10cm,高 8cm;小的底 8cm,高 6cm 。小的卖 15 元,大的卖 20 元,试问哪个更合算,写出你的理由,同学互评。这种作业不仅能够达成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不仅精准对接小学生学习诉求和认知规律,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抓住数学章节知识的内在逻辑,凝练核心概念,适度运用任务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探究,以培养系统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伟.重构单元框架 深化整体教学——以《多边形面积》单元整体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 2023(29):7-10.DOI:10.3969/j.issn.1009-2544.2023.29.003.
[2] 董文彬,杨明全.基于转化思想的图形度量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以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研究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23(19):22-26.DOI:10.3969/j.issn.1673-4289.2023.19.006.
[3] 练亚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数学之友, 2022, 36(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