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策略

作者

徐萍

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

引言

随着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整本书阅读已经走入小学校园,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与单篇阅读不同的是,整本书具有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脉络和连续的情绪感,能带动学生在更长的时间内深度体验人物、故事与主题。三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年龄段,在阅读过程中既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也需要系统指导;同时学生阅读受情节内容驱动,在某个阶段只存在读完这本书,却尚未形成通篇把握和沉思默想的行为。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除了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脉络、把握人物走向外,还应通过对话讨论碰撞思想、学以致用、积累语言、养成运用的习惯,在“ 读—研讨—写” 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本文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课例,就整本书阅读中故事情节分析、观点交流及体验写作方法进行探讨,探析其在小学校本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并呈现其操作方法。

一、读连情节把握故事,提升整体理解力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沉浸在完整的故事世界中,通过前因后果的衔接、人物命运的转折,获得持续而深刻的阅读体验。中年级学生虽然能够独立完成课文阅读,但在长篇作品面前,常常会“ 只记住精彩片段,忘了故事脉络” ,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整体阅读的意识。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先用导读课激发兴趣,介绍作者背景、故事时代、主要人物,给学生一把“ 钥匙” 。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必每一章节都细讲,而应抓住关键情节,让学生自己整理。例如在《草房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 情节记录单” ,每读完一单元,让学生记录人物经历、情节转折、情绪变化,并配上简短的感受。记录完成后,组织学生将不同人物的故事“ 拼接” 成一条时间线,并用颜色区分人物线索。当读到桑桑生病的章节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前文线索——天气变凉、神情倦怠、活动减少——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伏笔安排。这种“ 串珠成链” 的方法,既训练了记忆力,也让学生学会从整体角度理解故事。

二、议促思考交流观点,培养表达与倾听

讨论与交流是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加工环节,它将学生从“ 个人感受”引向“ 公共表达” ,让思想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升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但仍需要情境刺激与引导性问题来激发表达欲望。教师在设计讨论环节时,应遵循“ 开放性—多角度—基于文本”原则,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形成有理有据的交流。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教师在学生完成全书阅读后,可抛出这样的问题:“ 你觉得巴学园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它对小豆豆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的回答往往具有多样性——有的关注“ 电车教室” 带来的新奇学习体验,有的关注校长小林宗作尊重个性、宽容待人的教育理念。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引用书中原句作为支撑理由,例如“ 第×章里,小林校长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我觉得⋯⋯”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 立场辩论” 。例如,“ 你同意巴学园没有作业的安排吗?” 对这一观点表示赞成的同学可能从引发个人兴趣、形成个性等角度,而对这一观点表示反对的同学可能从学习的有效性、知识结构形成的角度进行阐释,学生在观点交流的过程中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倾听并回应,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和思维逻辑,提升学生听他人观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多角度的辩论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对同一文本可能会有多种程度的理解与价值判断,懂得尊重多样化的解读,培养开阔又具有批判性的阅读品质。

三、写融体验记录感受,拓展想象与创作

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也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刻感知。读者在书籍或文章中的所有感觉体验、思考启迪、眼力视觉带来的冲击等,都必须能够在笔墨之间表达出来才是“ 属于个人的知识资产” ,中级阶段的学生词汇量和情感的体验都在逐步积累中,因此教师可使用各种各样写作的活动辅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变为创意作品。

在教学《夏洛的网》这一部作品时,教师可以采取“ 移情策略” ——通过让学生写出威尔伯在失去夏洛后的生活方式来鼓励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有些学生还是保留原文的温暖感,描绘出威尔伯从失去朋友的痛苦中逐渐恢复过来的生活状态;有些则创写新的形象,比如写一个机灵鬼小鸟与威尔伯一起继续发扬夏洛的精神。对于改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另外的体裁(比如书信、日记、报纸报道等)去改写其中一个场面,例如“ 威尔伯给夏洛写信” ,学生此时在换位思考的角色里会深刻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而续写部分,则给学生完全自由的空间去想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拟不同的命题(如“ 友情” “ 成长” 等)去再创一个故事,可以是在学校或家庭里,作品的精神气质将在这里得到延续。这样做一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二来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情感抒发、价值观念也可以得到一个确认,做到了“ 读书——思考——写作” 的三合一。

结语: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学习手段,也是价值取向。通过它学生能在故事中积累词汇、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洞悉人性,并在深入思考和言语交际中倾听思考和表达观点。读书能带领他们探究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谈论能使他们开阔视野、接纳差异;表达能将内心的感受通过文字转化为写作、进而升华为创造,使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选书、任务布置、课堂氛围营造等,让整本书阅读悄无声息地融进日常教学中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模式、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赵洪艳.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 2024(10).

[2] 杨曼菱.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低年级的实施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5(4):81-83.

[3] 陆静.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 2022(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