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措施探析

作者

吕游

河南省商丘水文水资源测报分中心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作为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在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检测设备落后、水资源节约制度不完善、监管混乱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加强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策略

一、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测设备落后与检测质量低下

检测设备是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基础,其先进性和完备性直接关系到数据准确性和监测效果。然而,目前很多地区在检测设备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检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导致部分区域的水文数据缺失或不准确。其次,设备数量不足,难以覆盖所有需要监测的水域,造成监测盲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文水资源保护的效果,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以某地区为例,由于检测设备落后,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导致某段时间内水质恶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由于监测数据不准确,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保护措施时缺乏科学依据,难以有效应对水文水资源环境问题。

(二)水资源节约制度不完善

水资源节约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我国在水资源节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地区对水资源总量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现象严重。其次,缺乏科学有效的水资源节约制度,难以引导和规范用水行为。此外,水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以某城市为例,由于水资源节约制度不完善,当地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长,导致水资源紧张。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节水措施,部分企业和居民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水资源监管混乱与违法取水用水

水资源监管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水资源监管存在混乱现象,违法取水用水问题突出。一方面,部分地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违法取水用水,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平衡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部分监管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使得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以某河流为例,由于监管混乱和执法不力,部分企业和个人在河流沿岸私自取水、排污,导致河流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也对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威胁。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人情水”“关系水”等问题,使得水资源监管更加困难。

(四)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问题严重

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是当前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资源破坏、耕地养分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水体污染则会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威胁[1]。

(五)缺乏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

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然而,目前在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导致信息不畅、政策不协同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保护效果,也增加了治理难度。

二、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与加强设备配备

为了提升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效果,必须加大在检测设备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高效的监测设备。首先,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其次,增加设备数量,扩大监测范围,减少监测盲区。此外,还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在某流域,引入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对水质、水量、水位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配备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对非法排放、污染等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制止。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还能够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为精准的保护措施。

(二)完善水资源节约制度,强化节水意识

要完善水资源节约制度,首先要明确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加大对违法用水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此外,还应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水意识。

例如,某城市制定了严格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实行用水量限制和考核。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该城市的用水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三)加强水资源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取水用水

加强水资源监管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其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执法公正、严格。此外,还应建立违法用水行为的举报和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2]。

以某河流为例,当地水利部门联合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河流沿岸的非法取水、排污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用水行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立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减少水体污染。

例如,在某山区,当地政府实施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修建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当地企业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治理

为了打破地区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水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治理,需要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机制。首先,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互通。其次,加强政策协同和配合,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此外,还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

以某流域为例,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水质监测站、共享监测数据,共同制定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在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流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该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从提升检测设备技术水平、完善水资源节约制度、加强水资源监管力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问题以及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具体的优化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水文水资源环境状况,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王利.简谈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

[2]杨琦.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1):3.

[3]刘晓东,李坤.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