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基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冰
兴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老年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病变,主要是指 ≥60 岁老年群体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发病后患者不仅会出现“ 三多一少” 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延长,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尚无治愈疗法,且血糖波动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相关,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为主要目标,护理方案存在单一性、局限性,所以当前应采取以“ 患者为中心” 的护理原则,整合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配合基层护理干预策略。本文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数据来源于 2024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兴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 例老年糖尿病,入选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92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等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由社区护理人员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操作,严格遵照规范性的护理规划来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管控。
实验组采取基层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社区护理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挑选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小组,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带来优质化的服务,具体可定期召开讲座,向老年糖尿病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1]。(2)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受到病情长期影响,负面心理情绪严重,所以应该强化患者的心理疏导,针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可向其介绍病情成功管控的案例,告知患者通过规律性用药以及健康生活,血糖水平会趋于平稳,不会对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3)饮食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有特殊需求,所以应予以健康饮食指导,具体应倡导患者食用低升糖指数的饮食,并搭配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减少脂肪、盐类的摄入,平时秉承着“ 少食多餐” 原则,维持血糖平稳。(4)运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因此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并且要避免空腹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并发症。在患者运动期间,家属应全程陪护,降低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方面探究。(2)自我管理水平:科室自制评分量表(百分制),分值高,自我管理水平佳。(3)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法进行判定,依据患者反馈分为非常满意、基础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3 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资料,血糖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计量资料表示,护理满意度以计数资料表示,结果呈现为 ± 标准差、 1% , P<0.05
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数据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数据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数据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1% )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慢性终身型病变,现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由于老年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当前应合理制定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照护老年糖尿病的职责,由于社区内收录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众多,为了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护理服务,应认识到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弊端,结合患者身心需求,从组建护理小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维度为出发点,制定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基层综合护理的实验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护理满意度等符合预期,表明基层综合护理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基层综合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蕾,马丽文.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22):172-174.
[2]孙青.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7):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