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王仕康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造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智能建造技术通过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先进技术与建筑施工全过程深度融合,实现了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在当前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等挑战的背景下,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方式,分析其应用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设计阶段(一)BIM 技术的协同设计应用
BIM 技术作为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设计阶段能够实现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协同设计。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发现各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及时进行协调和修改,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例如,在管线综合设计中,利用BIM 模型可以对各类管线进行碰撞检测,优化管线布置方案,避免在施工阶段出现管线交叉冲突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BIM 模型还可以集成建筑材料、设备参数、工程量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招投标、成本核算、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设计师可以通过BIM 平台与业主、施工单位等相关方进行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各方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方案优化、性能分析等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根据设计目标(如节能、采光、通风等)自动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建筑性能分析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结合BIM 模型和气象数据、地质数据等,对建筑的能耗、舒适度、结构安全性等进行模拟和预测。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分析,可以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设计和空调系统配置,实现建筑的节能目标。
三、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集成应(一)施工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装备应用
智能施工机器人:在建筑施工中,智能施工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一些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工作,如墙体砌筑、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例如,墙体砌筑机器人可以根据BIM 模型的参数自动抓取砖块,并按照预定的砌筑方式进行砌筑,不仅提高了砌筑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自动化施工设备:如自动化塔吊、智能混凝土输送泵等,这些设备通过配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可以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操作和远程监控。自动化塔吊能够根据施工进度和物料需求自动规划吊装路径,提高吊装效率和安全性;智能混凝土输送泵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流量、压力等参数,并自动调整输送速度和压力,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二)物联网与施工现场监测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布置大量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如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结构变形情况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通过监测模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可以提前预警模板坍塌 的风险;通过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以掌握混凝土的养护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定位和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大数据与施工进度管理
大数据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进度计划优化、进度跟踪和预警等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
历史施工数据、当前施工进度数据、资源 进度预测模型,对施工进度进行准确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能够及时调整施 进度按计划进行。当施工进度出现偏差
时,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找出偏差原因,并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例如,通过分析各工
序的施工时间和资源消耗情况,可以优化工序衔接,减少工期延误。
四、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阶段的集成应用(一)基于BIM 的施工管理平台
基于BIM 技术的施工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信息集成到 BIM 模型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直观地了解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将质量检查数据与BIM 模型关联,可以对质量问题进行定位和追溯,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BIM 模型进行安全隐患模拟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将安全交底信息集成到模型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成本管理方面,通过BIM 模型的工程量统计和成本核算功能,可以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和分析,降低施工成本。
(二)区块链技术在工程合同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可以实现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等全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减少合同纠纷。通过区块链平台,合同各方可以实时查看合同状态和履约情况,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在供应链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溯源管理,记录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信息,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来源可追溯。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协同性。
五、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技术集成难度大:智能建造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和多种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性较差,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发和整合工作。
人才短缺: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在建筑行业较为短缺,制约了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成本较高: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等,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难以承担高额的成本。
标准规范不完善:目前,智能建造技术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导致各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协同发展。
(二)对策
加强技术研发与整合: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智能建造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技术的集成性和兼容性。
加强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降低企业的应用成本。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智能建造技术的标准规范,明确技术应用的要求和方法,引导企业规范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六、结论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在设计阶段应用BIM 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在施工阶段应用智能装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在管理阶段应用BIM 管理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协同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敏。智能建造技术与建筑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2]李强.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3,52(10):78-82.
[3]赵宏。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