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作者

于悦

榆树市第三小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400

1.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背景剖析

1.1 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通过习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还能在思维发展和情感培养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例如,在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文本的结构与表达方式,逐步强化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学会用文字传递真情实感[2]。此外,习作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创造的实践平台,使其能够通过书面语的形式展现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从而全面提升语言能力。因此,习作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生活化教学与语文习作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生活化教学与语文习作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策略。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使得生活化教学在语文习作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经历融入写作时,其作品往往更具真情实感,内容也更加充实有趣[3]。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常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导致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性。因此,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语文习作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还能激发其创作热情,使其在写作中找到话可说、有情可抒。这种结合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为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审视

2.1 传统习作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强调学生对语法、修辞等写作规范的掌握。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多与教材紧密相关,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经典段落或优秀范文,指导学生模仿其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写作练习[1]。此外,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建立基础的写作框架,但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方面存在不足。

2.2 传统模式的弊端

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教材内容往往偏向于历史、文化或神话等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导致学生在写作时难以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其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3]。此外,这种模式过于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作品缺乏真实感和感染力。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其创造力的发挥。例如,在习作课堂上,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模板进行写作,这种机械化的训练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情绪。

3.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

3.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能够为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从家庭生活入手,鼓励学生记录日常小事,如家务劳动、家庭游玩等,通过写周记或制作生活记录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1]。此外,布置观察任务也是有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或小动物的活动,并写下心得感悟,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为其日记写作提供内容支持。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在写作时有话可说,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3.2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其写作欲望和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以“ 家乡的风俗” 为主题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传统节日庆祝风俗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含义。这种直观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同时,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角色的情感与行为,从而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3.3 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拓展写作思路

组织各类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举办趣味运动会等,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拓展其写作思路。教师在活动后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活动过程及自己的感受,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还能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成长过程或参与拔河比赛后,让学生尝试用仿写、扩写等方式进行创作,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此类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写作灵感,从而写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章。

4. 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中的阻碍及解决办法

4.1 教学资源的限制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实施面临着教学资源的限制。首先,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使得教师难以在课堂中充分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尤其是在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或深入观察时,时间不足成为显著障碍。其次,场地和资料的限制也制约了生活化教学的展开。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与社区活动可能需要额外的协调与资源支持,而这些条件并非所有学校都能轻易满足。此外,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传统教材往往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导致教师难以直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活化教学。针对这些限制,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以及整合网络资源等方式加以解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或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生活化教学活动,同时利用社区、家庭等周边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生活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案例,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生活化场景引入课堂,从而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4.2 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

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部分教师可能对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认识不足,未能将其与语文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此外,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可能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或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如果教师未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为应对这一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以及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或工作坊,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同时,鼓励教师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共同探索适合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缩小教师间教学能力的差距,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5.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未来展望

5.1 借助新兴技术实现生活化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这些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真实的生活化写作场景,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如历史场景、自然景观或文化氛围,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更为鲜活的灵感来源。此外,多媒体设备的合理使用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具情感共鸣。因此,借助新兴技术实现生活化教学,将成为未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5.2 深化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深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全面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未来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生活化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还能增强其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外,随着教育目标的不断升级,生活化教学还需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实现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总之,深化生活化教学策略,将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石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探析[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0,0(2):21-22.

[2] 蒋 楠 楠 . 小 学 语 文 部 编 版 教 学 中 习 作 教 学 策 略 探 讨 [J]. 成 功(上),2021,(3):133-133.

[3] 杨 洁 颖 . 生 活 化 视 域 下 的 小 学 语 文 习 作 教 学 探 析 [J]. 环 球 慈善,2022,(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