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李政静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古城小学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1 科学分组明职责,筑牢合作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学生分组活动的效能从根本上依赖于分组本身的合理性。分组绝非随意为之,它要求教师细致考察个体间的显著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涵盖多个维度,像学业表现、性格倾向、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等关键要素都需要纳入考量范围。分组倘若失当,小组内部成员在能力层面可能形成巨大落差,这直接削弱了合作过程应有的效率与成果质量。试想一种场景,学业成绩优秀却沉默寡言的学生,与学业表现欠佳但天性活跃的学生被置于同一小组内。这种情况下,性格特质带来的沟通障碍很可能出现,双方潜在的优势因此难以有效交汇融合。为了构建一个科学的分组框架,教师有必要在分组前展开对学生个体的全面认知。这种认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积累:观察日常课堂上的反应、分析课后作业的完成状态、参考阶段性测评的结果、以及通过直接对话捕捉学生特质。掌握了这些关于学习水平和性格特征的详细信息后,分组工作才能依据特定目标展开。实践中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这一基本构想。“ 组内异质” 意味着在单个小组内部,成员在学业成绩、性格类型、能力特点上应当存在可辨识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非阻碍,恰恰相反,它为小组成员在互动中互相借鉴、彼此扶持创造了空间,使得各自的长处有机会实现互补。“ 组间同质” 则着眼于不同小组之间的整体均衡性,确保各个小组在综合实力上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从而为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供公平的起点。

2 任务设计巧引导,激发参与热情

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运作的核心要素,其合理性直接左右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小学数学课堂任务规划必须具备特定的焦点、吸引力和适度障碍。所谓焦点,在于任务必须紧扣课堂目标与教材内容实质,助力学生巩固已有数学认知,切实提升运算与解题能力。任务倘若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仅耗费宝贵学习时间,更导致预设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后为例,布置学生测算校园某块三角形花坛的面积,这种任务与刚刚学习的知识紧密咬合,促使学生将抽象公式迁移至真实场景。吸引力是点燃学生合作热情的关键火种。小学生天性好奇,容易被趣味事物吸引。因此任务创设必须设法注入生动元素,唤醒探究欲望。情境模拟或游戏融入都是有效手段。好比学习加减法时引入“ 购物小达人” 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超市购物的虚拟环境中完成商品计价与找零计算,枯燥的运算便在无形中得以强化。此类设计形式新颖,使数学学习氛围趋向轻松。适度障碍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推动其寻求解决路径。任务过于简易,学生易生懈怠;任务过分艰深,又易催生挫败感。教师务必依据班级学生认知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关卡。让学生在征服困难过程中体验价值感。例如讲授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张制作无顶盖的长方体容器并计算其表面积。该任务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计算求解,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能有效驱动学生的探索行为。

3 评价机制多元化,保障合作成效

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可或缺,它属于核心环节。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其作用在于全面且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能够有效激励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合作学习,从而保障这种学习方式的实际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特定领域里,评价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学习态度怎么样,合作能力如何,有没有展现出创新思维,这些方面同样需要纳入评价的视野。以往常见的评价方法,通常将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这种单一性存在明显弊端,它容易忽略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难以反映学生发展的全貌。单一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作用其实相当有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需要包含几个不同来源:教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机制中占据关键位置。教师必须尝试从多个维度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表现。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分组、任务设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科学分组明职责能够为小组合作学习筑牢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任务设计巧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有趣、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学习和成长;评价机制多元化能够保障合作成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张丽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 (11): 51-53.

[2]陈丽娟.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 亚太教育, 2025, (09): 34-36.

[3]廖丽芳. “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J]. 华夏教师, 2025, (S1):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