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张玉虹
吉林省榆树市大坡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理解和培养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运用提问,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提问形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实现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提问策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系统化、深入地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
一、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设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通过有效设问,教师可以让学生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理解上,而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统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教师可以问:“你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初步理解故事的悲剧性。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这些幻想代表了她内心的什么愿望?”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残酷对比。最后,教师可以问:“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全文,理解作者通过这个悲剧故事所要传达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关怀。通过一系列设问,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能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二、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统编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景色视频,并提问:“你觉得西沙群岛为什么会被称为‘富饶的’?这个富饶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角度思考西沙群岛的富饶之处。接着,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你会如何保护这片富饶的土地?”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的保护措施。最后,教师可以问:“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这种提问策略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统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教师可以问:“周恩来小时候的经历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和主要人物。接着,教师可以问:“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核心事件和主题。然后,教师可以问:“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总结出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最后,教师可以问:“你从周恩来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总结出文章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通过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境问题能够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种提问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统编版《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诸葛亮,在面对曹操的十万大军时,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诸葛亮的处境和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智慧和胆略。接着,教师可以问:“你觉得周瑜在得知诸葛亮成功借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周瑜的复杂情感,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和冲突。最后,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如何看待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思考人物关系,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这些情境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本的情感和氛围,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的提问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研究表明,设问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还能促进他们在课外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问策略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乳香.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15):47-50.
[2]吴书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4,(07):122-125.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7.038.
[3]靳尔婷.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提问[J].小学生(下旬刊),2024,(0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