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对”到“读好”小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系统化策略探析
覃志红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广东清远 513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要重视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解与体验。”[1] 朗读,作为一项“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复杂心智活动,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深化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是儿童语言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小学生朗读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朗读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制约着朗读能力的提升:
( 一). 训练随意化,脱离学生实际
许多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添字、漏字、误读、音色单调、音量失控(过高或过低)、拖音、指读等现象。究其根源,在于对句子的停顿、词语的语调等朗读基本技巧掌握不足。课堂教学中虽常采用分角色读、分组竞赛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但朗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常仅笼统地让学生评价“读得好不好”,随后再读。然而,学生朗读水平往往并未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可能过于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忽视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问题的精准指导,导致训练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 二). 忽视朗读技术的系统指导
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常指令学生“请带着感情读”,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何种感情”及“如何表达”。虽然也有教师会给出更明确的指令,如“读出伤心的感觉”或“读出开心的感觉”,但若仅停留在指令层面,缺乏具体的方法示范与细致指导(如教师范读缺失),学生反复尝试却不得要领,不仅朗读水平难以提升,还可能挫伤其朗读信心,最终草草收场。其症结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必要的朗读技能,教师也未能提供有效的技能传授。
二. 小学生朗读技巧培养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培养小学生朗读技巧的策略:
( 一). 精准评价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朗读是一门需要语言情境感染的艺术,其水平提升离不开科学、大量的练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精准的评价不可或缺——它既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更是朗读方向的明确指引。然而,过度依赖学生互评(因学生点评能力有限)往往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提升朗读水平的关键在于:在教师具体、有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面积、分层次的实践训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时,针对文中三次关键对话,可设计“同桌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的递进式训练。过程中,教师需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自然流畅、情感恰当),并在学生朗读困难时及时示范,或借助录音引导体悟情感。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样目标清晰、指导到位的反复练习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方能稳步提升 [2]。
( 二). 激发内在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要让学生爱上朗读,首要任务是激发其兴趣。一方面,需引导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或优秀范例的精彩范读往往能直击心灵,唤起学生的模仿与参与欲。在实践中定期组织班级朗诵活动(内容涵盖课文、古诗文等),并制定清晰的评分标准(如:声音洪亮、情感充沛、发音准确、无添漏字),让非参赛学生担任评委,提高全员参与度。活动后,教师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点评:充分肯定闪光点以增强信心,同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3]。
( 三). 强化朗读技术要领指导
日常教学中常见现象:学生朗读时情感投入,但听感不佳。这多因对停顿、重音、语调等技术要素处理不当所致。因此,系统、具体地指导这些技巧至关重要。停顿指导需关注三类停顿:
标点停顿: 依据标点符号明确停顿时长(句号、问号、叹号、分号约停1-2秒;逗号、顿号稍短;段落间停3 秒)。
词语停顿: 不当的词间停顿会破坏语意和流畅度。例如,朗读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中“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一句,欲传达轻蔑语气,需对“还没出世”进行重读与恰当停顿,方能凸显讽刺意味。
情感停顿: 为强化情感表达而进行的特殊停顿。如六年级上册《一个这样的老师》中:“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此处两个感叹句间的情感停顿若能稍作延长,更能凸显主人公的震惊与困惑。
三. 结论
朗读指导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绝非一蹴而就。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与总结,摒弃浮华形式,将科学、系统、扎实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方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于永正 .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阅读教学卷)[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 注:于永正老师以朗读教学见长,其著作中蕴含丰富实用的朗读训练方法 )
[3] 王崧舟 . 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 注:王崧舟老师强调语文的“诗意”与“美感”,朗读是其重要载体,书中对激发朗读兴趣有独到见解)
[4] 周一贯. 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 宁波出版社, 2000. ( 注:周一贯先生对语文教学设计有系统研究,包括朗读活动的有效组织)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