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路与实践策略

作者

周梅

湛江市第十小学 广东湛江 524001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表达、思维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注重核心素养培育。传统单篇教学限制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发展。大单元教学以整体性、系统性整合教学内容,契合新课标要求,研究它很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结构化组织,整合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局限单篇课文,而是围绕主题,融合多篇课文、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等。比如“自然之美”大单元,把描写四季、动植物的课文放一起,让学生分享自然美景,写自然景观。这种模式注重知识整合迁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素养。

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一)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整合内容,提供丰富学习情境。像在“传统文化”大单元,学生学古诗词、民间故事,既提升语言能力,又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大单元教学整合零散知识点,避免重复和碎片化。比如写作教学,教师在大单元围绕主题,让学生从读范文学技巧,做片段练习到写完整作文,系统提升写作能力,提高教学质效。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单元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比如“成长故事”大单元,教师让学生收集名人成长故事,学生自主找资料、整理分析,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四、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1. 依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定主题

教师需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文本间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偏好确定单元主题。

低年级案例:针对一年级学生,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选取《我们的操场》《教室一角》等课文,融入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校园花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食物、花瓣纹理,随后开展“花坛里的小秘密”分享会,引导学生用“我看到了……,我发现……”的句式描述观察所得,最后完成图文结合的“我的校园小画册”,将观察内容转化为简单写话。

中高年级案例:围绕“历史名人”主题,整合《草船借箭》《西门豹治邺》等课文,补充《史记》人物故事片段、纪录片《中国通史》相关剪辑。以“走近诸葛亮”板块为例,学生不仅研读课文中诸葛亮的智谋表现,还通过阅读《出师表》节选体会其忠诚品格,结合三国沙盘推演游戏模拟战役决策,多维度构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2. 搭建教学内容框架

以“四季之美”单元为例,构建“观察—感知—表达”三阶学习框架:

春天的生机:学习《春》《燕子》等课文后,开展“寻找春天的足迹”实践活动,学生用相机拍摄校园春景、绘制“春日植物生长日记”,在课堂上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照片中的景象; 夏天的热烈:结合古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组织“夏日昆虫音乐会”角色扮演,学生模仿蝉鸣、蛙叫等声音,用生动语言描绘夏夜场景; 秋天的丰收:联动科学课开展“农作物探秘”,观察玉米、稻谷等实物,撰写观察报告,并创作“秋天的童话”诗歌; 冬天的静谧:通过欣赏雪景摄影作品、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设计“雪地创意画 + 短文创编”任务,如想象“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

1. 用任务带动学习

在“传统文化”单元中,设计“传统节日创意体验馆”项目:

筹备阶段:学生分组选择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通过查阅地方志、采访长辈收集习俗资料,制作“节日习俗思维导图”;

展示阶段:运用编程软件制作互动式电子海报,模拟“云游庙会”场景;或用黏土、彩纸制作节日特色手工艺品(如端午香囊、中秋玉兔灯),并录制短视频讲解制作过程与文化寓意;

评价阶段:举办“最佳文化传播官”评选,从内容准确性、创意性、表达流畅度等维度进行互评。

2. 按学生能力分层布置任务

以“家乡的美食”单元为例:基础层任务:能力较弱学生负责绘制“美食地图”,标注家乡常见美食店铺位置,用拼音 + 汉字描述美食外观(如“金黄的油糕,甜甜的,咬一口脆脆的”);

提高层任务:能力中等学生采访家中长辈,记录传统美食制作配方(如奶奶的秘制红烧肉做法),整理成图文食谱;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1. 情境教学法

在“童话世界”单元中,创设“童话王国拯救计划”情境:学生分组扮演《木偶奇遇记》《丑小鸭》等故事角色,发现“童话王国被黑暗魔法笼罩”,需

通过完成系列任务(如为角色设计新台词、续写故事结局)解除魔法。例如,在《小红帽》改编剧中,学生为小红帽设计“利用手机定位求救”的现代情节,既保留童话内核,又融入现实元素,最后通过投票评选“最具创意剧本”。

2. 项目式学习法

开展项目式学习。“家乡的美食”单元,组织学生做“家乡美食名片”项目。采访长辈学做美食,像包饺子步骤,写美食制作文案,画饺子样子,小组合作完成名片,锻炼语文和实践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 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

大单元教学既看结果也重过程。过程中看学生课堂发言、作业完成、小组合作表现。像小组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作业书写是否认真。单元结束用测试、美食名片展示等评估成果,全面评价学习情况。

2. 多种评价主体参与

除老师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展示“家乡美食名片”后,学生互相评内容是否丰富、设计是否好看,自己也反思在小组合作中哪做得好,哪需改进,老师再综合评价,让评价更公正全面。

五、结语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通过明确主题、整合内容等策略,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要不断摸索完善,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利 .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J]. 试题与研究,2024(07):158 - 160.

[2] 刘雅丽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整合策略 [J]. 试题与研究,2024(06):156 - 158.

[3] 张萌 .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J]. 文学少年,2024(05):1 - 2.

[4] 王瑞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析 [J]. 学刊吧 2024,2(24):105 -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