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乡村学校信息技术融合分层作业策略研究

作者

张义朋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乡中心小学

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分析了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如何通过分层作业、学科融合、特色实践、多元评价等方式优化设计课堂作业内容、创新拓展作业类型,从而做到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课堂,达到真正“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现状

作业内容统一、缺乏分层,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种问题在当前教学课堂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课堂操作练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业设计没有难度区分,既不能对好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拔高,又不能照顾到能力较弱的同学,更无法做到对不同能力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造成大量无效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作业内容简单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布置作业的内容也是比较单一,多为课本上的练习作业,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创意的主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体现不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进而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课堂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很多老师对于学生作业评价都只是整体进行一个评价,或者个别点评,做不到尽可能的点评到每一个人。学生认认真真做完作业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无法自我判断完成作业的好坏以及改进的方向。这就使作业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推进。

二、课堂作业优化原则

分层性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等因素安排教学活动,分层布置作业内容。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同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趣味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堂以操作练习为主,比较枯燥。所以在课堂作业的主题和素材的选择上就非常的重要。尽量创设情景式的作业、游戏化的作业、提供贴近生活的、有趣的作业素材。让学生不仅通过作业练习增长知识技能,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创设丰富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作业体验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强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从认知向行为转变的重要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起始点,也是决定学生未来成就及前途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例如,布置个性化作业题、建立小组合作机制、搭建展示平台等等都可以成为实施该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整合教学课程,强化作业联系

1. 整合单元碎片化作业 , 以项目式开展单元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并进行有效分解与组合。将课内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让课堂作业更富有趣味性。

2. 多学科融合 , 互为补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堂作业练习形式 ;”三合一”: 即把各学科范畴内知识点综合运用在课堂练习上,加强学科间的融合。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作业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评价功能,激励学生作业热情

分层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要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亮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多元化评价:如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自评,将评价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及自我纠错的能力。

多次评价:对于一次作业中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操作内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纠错,教师对一次作业多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作业,并在增强学生信心的基础上,养成主动检查错误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实践练习,提高作业拓展性

布置的作业要具有开放性,具体措施为: 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②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来培养其应用能力。

设计 " 活 " 作业。在作业设计上要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将学科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使之成为一个有趣的综合作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素养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及“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小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作业管理方法与策略进行优化研究,以实现作业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