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及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任夏清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引言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指出,需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将美育置于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器乐教学作为音乐美育的有效载体,其在小学课堂的实践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其他乐器,陶笛因其音色独特、易于上手、便携价廉等优点,为小学器乐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选择。然而,如何将这一古老乐器的教学价值最大化,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或过于单一的技术操练,是当前音乐教育者面临的现实课题。因此,深入分析陶笛进课堂的可行性,并探索一条体系化、科学化的教学策略优化路径,对于激发小学音乐教育新活力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陶笛的育人价值与课堂引入的可行性
(-) 器物特性:兼具普适性与表现力的统一
作为“小乐器”的代表,十二孔陶笛具备体积小、易携带的特点,符合小学课堂乐器普及教学的基本要求 。尽管其指法较六孔陶笛更为复杂,但正是这种复杂性带来了更宽广的音域和演奏更复杂乐曲的能力 ,使其能够演绎从简单儿歌到经典名曲的多元化音乐作品 。这种“入门友好”与“高天花板”的结合,避免了因乐器功能局限而过早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了持续探索和挑战自我的广阔空间,充分体现了“小乐器”应有的教育潜力。
(二)育人功能:契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陶笛教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能的传授,它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音乐素养层面,演奏陶笛需要严格遵循乐曲的节拍与音高,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气息的强弱、指法的快慢等技巧来诠释乐曲情感,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身心发展层面,陶笛演奏要求手指精准、灵活地按孔,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性;而吹奏本身依赖于良好的气息控制,对提升学生的肺活量和呼吸调节能力大有裨益。同时,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能够有效缓解学业压力,成为学生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
二、陶笛教学策略的体系化优化路径
(一)兴趣激发与基础建构的融合
教学的起始点在于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例如,将陶笛演奏与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相结合,或播放《天空之城》等经典曲目的陶笛版演奏视频,直观地展现陶笛的艺术魅力。在兴趣被点燃的同时,必须严谨地进行基础教学。这包括教授正确的吹奏姿势、腹式呼吸法以及基本指法。将扎实的基础训练融入趣味性的互动中,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起科学的演奏习惯,避免因基本功不牢而影响后续发展。
(二)教学范式的创新与实践深化
为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范式,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在组内互帮互助,分享演奏心得,从而在提升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游戏化教学法的引入,如设计“陶笛小达人”挑战赛或音高接龙游戏,能将枯燥的练习转化为富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录制学生的演奏并组织自我评价与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梯度设计与审美拓展
系统的训练路径是学生演奏技能稳步提升的保证。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初级阶段可选用《玛丽有只小羊羔》等旋律简单的儿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中级阶段可引入《茉莉花》等具有表现力的曲目;高级阶段则可挑战更复杂的作品。这种分阶段的曲目安排,使得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还需引导学生赏析优秀的陶笛作品。通过聆听、分析和讨论经典曲目,学生能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拓宽音乐视野。在此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将审美感知能力转化为创造性实践,从而实现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跨越。
(四)文化传承与多元评价的协同
陶笛作为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乐器,其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机融入陶笛的历史渊源、民族特色等文化元素,并选取具有民族风情的乐曲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组织制作陶笛、举办民族主题音乐会等活动,更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评价体系也必须走向多元化。传统的、仅关注演奏技巧的单一评价方式已无法适应全面育人的要求。应构建融合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定和家长反馈的立体评价模式。评价内容需覆盖演奏技能、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以此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励其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陶笛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坚实的可行性和显著的育人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实施美育、传承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媒介。本文构建的体系化教学优化路径,旨在超越单一的技法传授,通过融合兴趣激发、方法创新、内容进阶与文化育人,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教学闭环。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陶笛教学的潜力,真正让音乐教育照亮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自信和卓越审美能力的下一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 海 洋 . 小 学 音 乐 课 堂 中 陶 笛 教 学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J]. 天 津 教育 ,2025(9):135-137
[2] 吕萍 . 小学音乐课堂中陶笛教学的价值与实践策略 [J]. 当代音乐 ,2025(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