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路径研究
范雨晨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引言: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在小学阶段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教材、教学、师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在未来的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好的将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持续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民俗和价值观 [1]。把这些项目引入小学体育课程,能让学生在运动的时候,直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课程丰富价值
小学体育课程需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特别多,像武术、踢毽子、跳竹竿等等,形式丰富又各有特色。把这些项目加到课程里,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选择,让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六小学,把蒙古舞、搏克、彩带龙等 10 余项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间操与体育课。以彩带龙为例,学校进行游戏化设计,将传统舞龙技法拆解成多级挑战并给予奖励,这一举措使得学生参与度大幅提高,运动量增加,体质得到改善,学生近视率下降,体质达标率提升。
(三)身心发展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注重身心一起发展,强调动作和意念、呼吸的配合。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时候,既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
(四)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价值
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很简单,容易开展,而且可以一辈子参与,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地器材的严格限制。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这些项目,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一)融入困境
在现当代小学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仍存在问题,不仅仅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内容的编排也十分零散,不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没有清晰明了的评价标准。以至于让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很难把握体育教学的重难点,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的体育课的教材只是简简单单地把几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罗列出来,至于该项目具体怎么去教,则没有详细的教程规划。老师面对这样的教材时,不知该以哪些角度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也比较陈旧,没有很好地和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技术传授上,却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就没办法充分发挥出来。就拿传统武术教学来说吧,老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模仿武术动作,既不给学生讲解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热情自然就提不起来。
在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掌握熟练的老师数量较少,很多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和实际的教学经验,这让他们很难地开展体育教学,因此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的融入和实行。
另外,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有特殊的要求,但很多小学的场地有限,器材也不充足,根本没办法满足教学需求,这就影响了这些项目的正常开展。就像赛马项目,它需要很大的场地,还得有专业的马匹,一般的小学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个项目也就没办法进入校园了。
(二)突破路径
构建特色校本教材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编入校本教材。例如,在蒙古族聚居地,可以把射箭、赛马等项目改编成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
创新教材内容形式,把运动性和娱乐性结合,增加游戏元素。如江西抚州临川区展坪镇中心小学,将莲枪舞改编成莲枪操并引入特色课堂,组织教师编排出适合小学生的莲枪操教材进行推广。习练莲枪操后,学生身体更结实,自信心增强,有学生因动作标准、协调能力强入选学校莲枪舞队并代表学校参赛获奖。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并保障课时,可以选择每周安排 1 - 2节专门课程或融入日常教学。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设置教学内容。[3] 如选择跳绳、踢毽子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低的项目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特色项目。甘肃某校把敦煌舞和健美操融合,原创了敦煌舞课间操《舞美敦煌》,动作既保持敦煌舞美感又能满足课间操功能需求。特色课间操帮助学生调整状态、舒缓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民间传承人授课,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术动作、教学方法等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总结:以特色教材为载体,多元教学为手段,创新教材内容为依托,提升师资为保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琳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实证研究——以“五禽戏运动养生课程”为例 [J]. 体育教学 ,2019,39(01):67-69.
[2] 马强 .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J]. 青少年体育 ,2021(07):115-116.
[3] 任吉斌 .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J]. 体育教学 ,2023(S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