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中项目式学习教学探究
王巧丽
定昌镇南石后小学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往古诗词教学模式通常侧重诵读讲解,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空间,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注重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将其引入古诗词阅读教学能够创设丰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词内涵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文章从项目式框架构建、学习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多元资源整合三方面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中项目式学习应用路径和策略。
一、挖掘古诗词内涵,构建项目式框架
项目式框架应当突出主题引领,围绕古诗词特定主题或情感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强调任务驱动,设计一系列递进式学习任务,从诗词初步感知到深层次理解再到创造性表达形成完整学习链,注重成果导向,明确项目最终呈现形式如诗词情境剧表演、诗意画册创作等,使学习过程具有明确方向,项目式框架还应当包含评价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关注学生参与度、协作能力和创新表现。框架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科融合,将语文学习和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整合拓展学习维度,注重层次性设计,低年级侧重形象感知和情境体验,中年级则可以深入诗词意境和情感探究,高年级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理解形成螺旋上升结构。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教学为例,可以构建长江诗韵项目式学习框架,该项目以诗人如何描绘长江壮美景色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李白笔下天门山雄奇壮丽景象。项目任务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先开展诗中景物探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天门山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对照诗句想象实景,然后进行诗句品味解读,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中动静结合画面感,体会诗人用简洁语言勾勒壮阔景象艺术手法,再组织长江诗词收集,让学生查找描写长江诗词比较不同诗人表达角度和情感,最终开展诗意长江创作展,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望天门山》意境图,或创作描写家乡河流短诗,或设计诗画长江多媒体作品,项目成果通过班级长江诗韵展形式呈现,邀请其他班级学生参观交流。
二、激发学习兴趣点,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激发应当采取多元策略,一方面创设富有吸引力情境导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实物展示还原诗词意境,或通过设置悬念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设计趣味性学习活动如古诗词猜谜、飞花令等,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亲近古诗词,开展竞赛性活动如诗词达人赛也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阅读能力培养则应当注重层次性,从诗词字词理解、意象感知等逐步深入,项目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诗词小专家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词,培养深层次阅读能力,通过古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内容和现代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理解迁移能力,通过诗意表达活动鼓励学生用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诗词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习兴趣激发和阅读能力培养应当相辅相成,在趣味活动中渗透能力训练,在能力提升中增强学习兴趣。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为例,可以设计诗中智慧探究项目学习活动,项目导入环节设置情境剧,一位学生扮演迷路游客在山中徘徊不知所措,另一位扮演智者指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诗人苏轼为何写下这句千古名句?诗中蕴含何种智慧?项目核心任务包括:组织庐山探秘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庐山风光和历史文化,理解诗人创作背景,开展诗句解密小组讨论,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达景物多变特点,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内涵,进行生活中庐山现象搜集,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找出和诗中哲理相似情境,如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见解等,最终举办诗中智慧应用会,学生分享如何将诗中哲理应用于学习生活,如面对难题换个角度思考,遇到冲突理解他人立场等。
三、整合多元资源库,优化教学实践
资源整合应当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包含文本资源、视听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资源等多维度资源体系,文本资源整合应当超越教材局限,引入和学习古诗词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辅助材料丰富学习内容,视听资源整合应当注重选择优质古诗词朗诵音频、情境再现视频等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物资源整合可以引入和古诗词内容相关文物图片、传统工艺品等增强学习真实感,人力资源整合则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社会力量作用为项目学习提供专业支持,场地资源整合可以拓展至博物馆、名胜古迹等校外场所实现情境化学习。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当注重科技手段应用,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利用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学习互动,强调资源使用时效性,根据项目进展阶段合理安排资源使用顺序,确保各类资源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益。
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枫桥夜泊》教学为例,设计古诗词意境再现项目整合多元资源优化教学实践,该项目先整合文化历史资源,通过查阅寒山寺、唐代社会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张继创作环境和诗歌文化内涵,接着整合视听资源,收集枫桥夜景照片、名家朗诵视频等创设诗歌意境,然后整合资源,组织寻找家乡古迹实地考察活动增强诗词学习和本土文化联系,再整合家庭资源,设计家乡夜景亲子采风活动,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感受夜晚氛围,比较现代城市夜景和古诗描绘意境差异。项目成果展示环节设计枫桥夜泊沉浸剧场,学生分组创作情境剧:有学生配乐朗诵诗歌,有学生扮演诗中旅人,多维度还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通过科学构建项目框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整合多元资源等途径,能够明显改变以往古诗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项目式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能力,更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对古诗词情感态度明显改善,文化认同感增强。
参考文献
[1] 梁宝月 . 项目式学习方法 , 让古诗词学习更具体 [J]. 小学阅读指南 : 高年级版 , 2023(7):42-44.
[2] 康艳华 . 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 [J]. 教师 , 2025(1):62-64.
[3] 文贤生.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思考[J].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