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陆振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加荣教学点

引言: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深刻变革,习题设计作为教学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培养。习题不仅是知识巩固工具更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精神重任,然而当前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仍存诸多问题,无法充分适应新课标要求,制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从习题设计现状出发,探究难度梯度优化与情境生活化创设两大策略,期望能够提升习题设计质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现状分析, 问题症结深度剖析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习题设计虽有改进但总体仍存在诸多问题,现阶段习题设计呈现明显趋同化现象,众多教材配套练习册内容缺乏特色,习题类型单一机械性重复练习比重过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解题兴趣逐渐减弱,学习热情持续降低。习题设计中过分强调知识点覆盖完整性忽视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使习题沦为简单知识考查工具,许多习题脱离生活实际,情境设置牵强做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习题难度设置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要么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要么跳跃过大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难以形成有效学习支架,这种现象导致不同基础学生学习需求均无法得到满足,优等生感到索然无味,学困生则望而却步。

习题设计问题背后折射出几个深层次矛盾,习题编写者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思维,强调结果而非过程重视知识而轻视能力,习题设计缺乏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考量,未能构建科学合理学习阶梯。习题情境创设缺乏生活基础与实践意义,无法实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有效连接,习题评价机制仍偏重知识掌握程度对思维发展关注不足,导致习题设计导向偏离新课标核心要求。这些深层次问题若不解决,将持续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因此深入探究习题设计策略寻求突破瓶颈方法,对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习题难度梯度优化设计, 学生能力层次全面培养

习题难度梯度优化设计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科学合理学习阶梯形成完整难度链,优质习题体系应从基础知识理解到综合应用分析,再到创新思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低阶习题注重基本概念理解与算法掌握,确保学生打牢基础,中阶习题侧重知识迁移与简单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高阶习题则强调综合分析与创新思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习题设计应关注认知负荷避免信息过载,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核心学习任务,同时习题应包含适当提示信息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引导逐步提升解题能力。难度梯度设计要注重微观调整,每组习题内部形成小步子递进,每步跨度适中避免跳跃过大引起学习挫折感,还需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层次挑战选择实现因材施教。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为例,应当设计递进式习题链。起始层次习题聚焦小数乘法基本概念理解与计算方法掌握,如 2.5×4= 此类直观计算题,帮助学生建立小数乘法初步认识,第二层次习题引入简单应用情境,如一件外套售价是 148.5 元,购买三件需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小数乘法。第三层次习题增加难度设计多步骤问题,如学校买来若干盆栽,每盆单价 23.5 元,共付款 352.5 元,问买了多少盆,此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确定运算方法。第四层次习题则设计开放性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份家庭旅游预算,包含交通、住宿等项目费用并计算总花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数乘法与加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习题可以融入估算思想,如一本书售价 32.5 元,买六本大约需花费多少钱,培养学生合理估算能力。这种循序渐进习题链既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难度习题又创造了思维提升空间,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学习态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习题情境生活化创设, 思维能力多元化发展

习题情境生活化创设目的在于打破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隔阂,让抽象数学概念回归学生熟悉世界,优质情境习题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贴近学生日常经验又能引导发现生活中蕴含数学价值。情境创设须注重真实性,选取学生熟悉场景避免虚假牵强设置,注重趣味性,融入学生感兴趣元素激发学习动机,注重开放性,设置多种解决可能鼓励创造性思考。习题情境应当从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等多维度选取素材如校园环境改造、家庭购物计算等,这些贴近经验情境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门槛增强学习亲切感。与此同时习题设计应关注时代特征,适当融入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主题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数学学习与价值教育融合,使数学成为理解世界工具而非孤立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为例,应当设计系列生活情境习题,如校园美化主题,学校计划在操场周围种植花草,每排需要栽种二十四棵,共需布置十八排,引导学生通过两位数乘法计算总株数进而探讨美化校园意义。又如环保行动主题,班级收集废纸进行回收,每捆废纸重约十三千克共收集了三十二捆,通过计算总重量引发资源节约思考。还可以设计传统文化主题,端午节班级包粽子活动每位同学包十五个,全班四十二人参加,既锻炼乘法计算能力又传承传统文化。此类情境习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算法,更鼓励思考数学计算结果实际意义,如计算出植物总数后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植物种类搭配,计算出粽子总数后思考如何公平分配送给社区老人。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习题设计中形式化倾向与脱离实际问题亟需解决,通过难度梯度优化设计与情境生活化创设两大策略,能够有效提升习题质量。难度梯度优化设计构建科学合理学习阶梯,实现学生能力层次全面培养,情境生活化创设则打破数学与生活隔阂促进思维能力多元化发展。未来习题设计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习题设计融合,开发智能化习题系统实现精准教学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姚明福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策略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4(8):150-152.

[2] 李娟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2024.

[3] 严英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思考研究 [C]// 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二十四).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