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应用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顾春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复兴中学  162792

引言:信息时代浪潮席卷全球教育领域,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教学形态。初中语文是基础学科,面临着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挑战。现代学生成长于网络环境,其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与传统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工具更新,更是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全方位变革。文章立足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数字技术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策略,希望能够构建适应时代发展且富有活力高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一、数字技术融入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智慧课前预习模式借助微课、学习软件等数字资源,教师应当提前录制文本解读视频,设计预习任务单,推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类预习方式相比传统预习更具针对性,学生能够反复观看难点内容,形成初步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课堂主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将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媒介使文学作品场景再现,历史背景还原,增强学生沉浸感与理解深度。如学习古诗词时通过全景式虚拟场景再现创作环境,学生仿佛置身诗人当时情境,感受作品意境,提升鉴赏能力。项目学习模式借助数字技术平台,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协作式探究,如家乡文化调查、名著改编微电影等,学生分组协作利用智能手机采集素材,借助编辑软件制作成果,既锻炼语文应用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个性化学习模式通过智能推送系统,依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推送难度适宜练习题,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亦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班级整体掌握情况,针对普遍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精准度。游戏化学习模式将游戏元素融入语文学习,如设计成语接龙挑战、诗词飞花令竞赛等互动游戏,激发学习热情,化枯燥为乐趣。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改变传统单向灌输方式,更构建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元交互环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二、数字资源丰富语文内容,拓展学习途径

现代教育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随时访问海量经典著作与文学作品。多媒体资源库则让语文学习内容更具立体感,通过文学作品朗读音频、经典影视改编作品、名家讲座视频等形式,使抽象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提供众多名师精品课程,学生可依据兴趣选择相关课程学习,获取专业指导。数字创作工具为语文表达提供新途径,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软件梳理文章结构,运用写作辅助程序提升写作效率,利用配音应用练习朗读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创作数字故事;虚拟现实技术更为语文学习创设沉浸式体验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文学世界。

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拓展学习深度与广度。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上传朱自清先生生平资料、作品集、朗读音频等资源,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与风格特点。课中,教师播放精心剪辑视频,重现文中父亲买橘子情景,让抽象文字具象化,学生通过视觉冲击深刻理解背影意象,引入多版本朗读音频,如著名播音员诵读版、普通人朗读版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朗读风格,体会情感表达差异。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展示数字资源库中关于亲情主题文学作品片段,如余光中《乡愁》、老舍《我的母亲》等,引导学生横向比较不同作品表达亲情方式。课后教师布置创新性作业,学生可选择制作《背影》微视频,通过手机拍摄父母背影,配以自己朗读文章片段或创作数字故事,讲述与父母间感人故事,也可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全文结构与写作手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字平台优化语文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应当发布课堂提问,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即时回应,系统自动汇总反馈,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在线讨论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深度交流,教师应当创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文学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均有表达机会。协作学习工具支持多人同时编辑,学生可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如小组创作故事、协作评改作文等,既锻炼写作能力又培养团队精神,智能评价系统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如智能阅卷系统可迅速批改客观题,学习分析平台可追踪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生成个人成长报告。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教学为例,数字平台应用贯穿教学全过程,极大优化课堂互动与学习效果。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推送预习任务单,包含鲁迅生平、作品特点等基础知识测试,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班级预习报告,教师据此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有针对性设计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故乡》文本,学生可通过平板电脑跟随教师批注重点段落、圈画关键词句,所有标注即时同步至大屏幕;人物分析环节,教师通过互动答题系统发起关于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讨论,学生通过手机端提交看法,系统自动归类展示,既保证全员参与又节省板书时间;阅读理解训练中,教师利用自适应学习平台为不同水平学生推送难度递进题目,学习系统会根据答题情况智能调整后续题目难度;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在协作平台创建家乡变迁主题讨论区,学生可上传家乡照片、视频或撰写观察文章,共同探讨故乡概念与现代社会变迁。

结论:数字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已成必然趋势,文章从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内容丰富、互动效率提升三个维度探讨实践策略。数字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优化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技术应用并非目标本身而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具。未来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合理把握技术应用度,避免过度依赖。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亦需同步推进,只有教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与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巩袁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经开 );,2024:153-155.

[2] 霍金生 . 数字时代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33):90-92.

[3] 刘爱菊 . 数字技术在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