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加强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民间故事与烙画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开心蕾 全筱筱

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五老洼小学  272400

引言:济宁市嘉祥县作为中国著名麒麟之乡拥有丰富民间故事资源,而烙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育应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将嘉祥县民间故事与烙画艺术有机融合,既能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又能加深对传统文化认同。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民间故事与烙画艺术融合度不够学生对地方文化了解不足,烙画技法教学缺乏系统性,学习兴趣尚需提高。

一、嘉祥县民间故事趣味挖掘,烙画艺术启蒙教学

嘉祥县民间故事蕴含丰富趣味元素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兴趣,麒麟传说作为嘉祥县代表性民间故事包含众多奇妙情节,如鲁宣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麒麟,孔子见麒麟而叹等故事均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当采用绘本阅读、情境表演等形式生动呈现麒麟形象、栖息特点及文化象征,同时曾子、冉子、岳飞等嘉祥籍历史名人故事也能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讲述曾子宽恕忠信思想、冉子仁德精神、岳飞精忠报国事迹引导学生体会传统美德。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形象特点、场景描述等趣味点,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喜欢人物、印象深刻情节,鼓励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对嘉祥县民间故事探究热情,为后续烙画创作奠定情感基础与认知支撑。

烙画艺术启蒙教学应关注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开展,引导学生了解烙画发展历史,认识烙画为火笔画或焦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观看烙画作品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烙画艺术独特魅力。介绍烙画基本工具与材料如电烙笔、葫芦等,可以邀请嘉祥烙画艺术传承人进校园,场演示烙画技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组织简单烙画体验活动从基础线条练习入,如点、直线等,让学生熟悉电烙笔使用方法与烙画基本技法,教师需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烫伤。引导学生尝试将嘉祥县民间故事元素融入烙画创作如麒麟形象、历史人物等,鼓励大胆表达激发创作热情,整个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作品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对烙画艺术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嘉祥县民间故事形象构思,烙画技法分级指导

嘉祥县民间故事形象构思需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进行适当提炼与转化,麒麟作为嘉祥县标志性形象可以根据古书记载首中独目,行中规矩等特征,引导学生把握麒麟主要形态特点如独角、鳞甲等。教师应当提供武氏墓群石刻祥瑞图等麒麟图像资料,帮助学生观察分析麒麟形象组成元素理解其象征意义。针对曾子、冉子等历史人物形象构思,则能引导学生从人物特征、事迹特点出发提炼能体现人物精神风貌关键元素,例如表现曾子围绕宽恕忠信思想设计手持经书、神情严肃场景,表现岳飞突出精忠报国精神,设计英武外形与铠甲装束。还应当鼓励学生根据嘉祥县地方特色如红皮大枣、岳飞纪念馆等,构思具有地域特色场景,通过小组讨论、草图绘制等环节促进学生形象构思能力提升,培养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

烙画技法分级指导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从简单图形入手如烙制麒麟头部轮廓、单一线条纹样等,重点学习电烙笔基本使用方法、线条控制技巧。中年级学生尝试完整人物或动物形象如麒麟全身、曾子半身像等,学习明暗表现、质感刻画技法,高年级学生则创作复杂场景如西狩获麟历史场景、嘉祥县地标建筑等,掌握空间处理、构图布局等高级技法。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采用示范引导、个别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支持,技法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温度控制、力度把握等关键技能掌握,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提高技法水平。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嘉祥县民间故事创意表达,烙画活动校园推广

嘉祥县民间故事创意表达需鼓励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探索多元表现形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麒麟传说进行再创作,如设想现代麒麟来到嘉祥会发生什么故事、如果我遇见麒麟会对它说什么等创意主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对于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尝试角色代入,从不同视角重新诠释历史事件如“以曾子学生身份描述拜师场景”“以冉求弟子身份讲述向夫子请教的过程”等。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强作品表现力,同时尝试跨学科融合如将嘉祥县民间故事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创作综合性艺术作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创意给予适当引导但不过多干预,营造自由表达氛围,通过开展创意构思讨论会、作品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烙画活动校园推广需建立完善机制形成长效影响,可以设立烙画兴趣社团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邀请嘉祥县烙画艺术传承人进行指导建立学校与民间艺术家长期合作关系。举办主题烙画展览如麒麟文化展、嘉祥名人展等,展示学生作品与专业作品提升烙画艺术影响力,组织烙画比赛如讲述嘉祥故事烙画大赛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还可以发校本课程,将嘉祥县民间故事与烙画艺术融入常规教学形成特色教育项目,利用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机会展示烙画教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建立烙画艺术传承基地吸引其他学校师生参观学习,促进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与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合作开展校外研学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结论:通过嘉祥县民间故事与烙画艺术融合教学实践探究,证明两者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民间故事趣味挖掘为烙画艺术启蒙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形象构思指导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创意表达与校园推广活动拓展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此种教学模式既传承了嘉祥县特色文化基因又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普适融合统一。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教学体系,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颜婵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J]. 教师 ,2025(5).

[2] 江婷婷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传承与发扬——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新教材为例 [J]. 大众文艺 , 2025(7).

[3] 王洪悦 .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味”小学美术课的实践研究[J]. 2024(3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