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

宋梅梅 冯兆刚

德惠市用地服务工作站 德惠市用地服务工作站

一、引言

国土资源档案是国土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包含土地、矿产、测绘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传统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存在存储成本高、查询效率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具有海量数据处理、高效数据分析和深度信息挖掘等优势,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智能化管理和便捷化共享,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对于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渐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部分地区已开展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建立了初步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例如,一些省市将土地确权、矿产资源勘探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了档案的在线查询和简单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同时,随着国土资源数据的不断积累,档案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涵盖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等多种类型,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大数据与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融合方式,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档案中的潜在价值,为国土资源决策提供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1. 数据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国土资源档案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格式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数据格式多样、兼容性差。例如,部分地区的土地档案采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格式,与其他地区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档案的整体利用效率。

2.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投入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档案管理系统较为完善;而中西部一些地区信息化建设滞后,仍以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为主,数字化率低,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管理需求。

3. 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国土资源档案包含大量涉密信息,如矿产资源分布、土地利用规划等,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部分地区的档案管理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机制,难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专业人才匮乏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既掌握国土资源专业知识,又熟悉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此类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现有工作人员大多缺乏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三、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档案收集与整合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全面收集和整合。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中的档案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包括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电子档案的直接导入等。同时,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清洗技术,对采集到的档案数据进行处理,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提高数据质量。

例如,利用大数据爬虫技术,可以自动抓取互联网上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公开信息,补充到档案数据库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如土地利用变化、矿产资源开采量等,实现档案数据的动态更新,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二)档案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存储技术能够解决国土资源档案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如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可以实现海量档案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满足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分布式存储具有高容错性和可扩展性,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索引和检索技术,能够提高档案查询效率。通过建立多维度的索引体系,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如时间、地点、档案类型等,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档案信息,大幅提升档案利用的便捷性。

(三)档案共享与利用

大数据技术为国土资源档案的共享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构建统一的档案共享平台,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档案数据的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例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相关档案信息的互通互用,为多部门协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深入挖掘档案数据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土地利用历史数据、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土地利用趋势、矿产资源供需情况等,为国土资源规划、开发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历年土地出让数据,能够预测未来土地市场的发展趋势,为土地出让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大数据时代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

制定统一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牵头制定涵盖数据采集、存储、格式、元数据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明确数据录入、审核、更新等流程的要求。各地根据统一标准进行档案数据的整理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为数据共享和整合奠定基础。

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均衡性。建设统一的档案管理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档案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降低地方部门的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为档案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供网络支持。同时,配备先进的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仍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建设不均衡、安全管理有隐患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档案收集整合、存储管理、共享利用和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创新,并采取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和加强人才培养等策略,能够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为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广华 . 国土资源管理研究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2019.

[2] 李德仁 , 眭海刚 , 单杰 . 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J]. 测绘学报 ,2016, 45(4): 379-384.

[3] 张新安 .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J]. 档案学研究 ,2018(2): 89-92.

[4] 李国杰 , 程学旗 . 大数据研究 : 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 2012, 27(6): 64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