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兴趣出发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

赵烨

易县第二小学  074200

引言: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虽取得显著进步,但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实践平台等问题,制约着学生音乐潜能充分释放。兴趣是最好老师,能激发学习动力促进自主探索,基于兴趣视角探讨如何通过激发学习热情、实施个性化教学、构建多元平台,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从统一模式向个性化方向转变,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内在动力

音乐学习兴趣培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氛围,教学内容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入流行元素与传统经典作品,拉近音乐与学生心理距离。教学方法应突破传统灌输模式,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故事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评价机制应转向激励性、发展性方向,关注学生进步过程而非单一结果,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肯定每位学生独特表现。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自身音乐热情感染学生,通过示范演奏、现场演唱等方式展现音乐魅力,用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课程整合也是提升学习兴趣重要途径,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进行跨学科联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世界多元联系,从而深化音乐学习意义感,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最终形成自主学习动力,为音乐终身学习奠定心理基础。

某小学音乐课堂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兴趣激发重要性,该校音乐教师在教授民歌单元时并未直接让学生机械识谱演唱而是先播放多个版本民歌改编视频,包括交响乐版、流行乐版、说唱版等引发学生强烈兴趣与讨论。通过音乐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与民歌相关线索,完成音乐知识拼图。学习过程中设置小小音乐家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可选择担任指挥、歌手、乐器演奏者等不同角色,体验音乐表演乐趣,课程评价采用星光进阶方式,学生每掌握一项技能或参与一次活动即获得相应音乐星徽章,累计达标后可获得音乐达人称号。教师还组织民歌故事会,邀请学生分享民歌背后历史文化背景,增强文化理解,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教学安排,学生从最初对民歌陌生甚至排斥,转变为主动探索、乐于传唱,许多学生课后自发组织民歌小组,搜集更多相关资料,创作改编作品音乐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充分印证了兴趣在音乐学习中基础引擎作用。

二、因材施教,构建学生音乐发展个性路径

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实施个性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音乐天赋、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应通过观察、访谈、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音乐基础、兴趣偏好、学习风格,建立学生音乐学习个体档案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层次性、选择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资源应呈现多样化特点,包括纸质材料、音频视频、数字课程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学习方式与内容。教学评价体系应突破统一标准局限,建立个性化评价机制,注重发现学生潜能挖掘其特长。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异质分组方式促进学生互助互学,优势互补,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建立师生情感联结,营造平等、尊重、包容课堂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音乐发展道路。

某实验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案例展示了个性化教学有效应用,该校音乐课程采用共同基础 + 个性模块结构设计,所有学生学习基础乐理知识与核心音乐技能,然后根据兴趣与特长选择不同发展方向。针对节奏感强学生,教师提供打击乐特色课程,引导其探索各类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对于听觉敏锐学生,则着重培养其视唱练耳能力,提供相应训练材料,具备创作潜质学生则参与音乐创编小组,学习简单作曲技巧。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变,采用大班教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方式,既确保基础知识统一学习又保障个性化发展空间,评价方面引入音乐成长档案袋概念,记录学生不同阶段音乐表现与进步情况,避免横向比较,强调纵向发展。学期末举办音乐嘉年华活动,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不同表演形式,如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以及创作展示等充分展现个性化学习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平台,营造学生音乐成长多元环境

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开设多样化音乐社团与兴趣小组,如合唱团、管弦乐队、民族音乐社以及音乐创作坊等满足不同学生兴趣需求,提供专业化训练机会。定期组织校园音乐节、班级音乐会、主题音乐比赛等活动,搭建学生音乐才能展示舞台,增强表演体验,培养舞台表现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应加强与社会音乐资源合作,如邀请专业音乐家进校园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博物馆,安排观摩高水平音乐会等,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家庭音乐环境营造同样重要,教师应当指导家长创设家庭音乐氛围,如陪伴孩子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参与亲子音乐活动,支持孩子参加音乐培训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音乐教育网络,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平台、音乐软件、智能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与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音乐。通过多元化平台构建,学生将获得更加广阔音乐实践空间,音乐学习将更加立体化、生活化,从而实现音乐素养全面提升。

结论:从激发兴趣培养内在动力、因材施教构建个性路径、拓展平台营造多元环境三方面,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个性化发展路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构建多元音乐平台,能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促进其音乐潜能充分释放。未来小学音乐教育应进一步突破传统束缚,探索更加科学、高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音乐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彤 . 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J]. 琴童 ,2025,(08):146-148.

[2] 刘方曦 .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5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一一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交流会论文集. 重庆市渝北区东原香山实验小学校;,2025:434-435.

[3] 余眷临 .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J]. 琴童 ,2024,(1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