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群与情境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整合策略

作者

王月静

铁力市教师进修学校152500

引言: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肩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重任。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侧重知识灌输,忽视学习情境建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应用能力欠缺。任务群教学模式与情境化学习理念融合,为解决此问题提供新思路。任务群强调通过系列相互关联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情境化学习则主张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语境中,使学习过程更具价值。二者结合有望构建更为科学高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文章希望能够探讨任务群与情境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中整合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

一、任务群设计策略,情境化教学实施

任务群设计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围绕核心学习目标构建多层次任务体系,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形成有机整体。任务设计需考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三维融合,注重学科内外知识联结促进综合能力培养。设计时应突出层级性包含导入探究、核心研读、拓展应用等环节。注重关联性使各任务间形成逻辑链接,强调开放性允许多元解决路径兼顾挑战性保持适度难度。情境化教学实施则需创设贴近生活实际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情境创设应考虑趣味性引发学习兴趣,真实性反映实际应用场景,适切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角色体验等手段构建情境也可利用问题引导、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思考。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可设计神话探究员任务群。通过播放天崩地裂动画片段,创设灾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所处世界突然破碎,该如何拯救?激发想象力与问题意识。设计五个递进任务:第一任务神话侦探让学生搜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特点,第二任务文本解码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女娲补天》,识别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第三任务形象塑造分析女娲形象特点,体会其伟大精神,第四任务创意补天学生结合现代科技知识,设计创新补天方案并制作简易模型,第五任务神话传播者组织学生编演小剧本,向全班或全校展示神话故事精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代陶俑图片、远古时期地质变化资料等辅助材料,丰富学习情境,设置补天材料探究站,提供各类材料供学生实验,体验女娲选材智慧。组织神话故事会让学生分享不同民族神话,拓展文化视野。通过任务群与情境化教学结合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不仅掌握文本内容还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二、任务群实践路径,情境化学习推进

教师需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学习风格、兴趣特点等为任务设计提供基础。然后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培养方向。进行任务序列化设计,将整体学习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小任务形成完整链条。实施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组织协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任务完成。开展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策略,情境化学习推进则遵循真实性原则选择贴近现实生活情境,互动性原则鼓励多维互动交流,开放性原则,允许多元化解决方案。具体实施可采用项目驱动法,围绕特定主题设计系列任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活动,游戏体验法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提升学习兴趣,角色模拟法让学生置身特定角色情境中学习。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教学为例,可设计植物探究家任务群。教师带几颗落花生实物进入课堂,提问这看似普通植物有何特别之处?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系列任务:第一任务植物调查员,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落花生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等信息,制作图文并茂调查报告。第二任务文本细读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探究作者如何通过落花生揭示人生哲理,标注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第三任务隐喻解码师分析落花生象征意义,讨论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悬在枝头上,它把果实都埋在地下这一描写蕴含哪些哲理。第四任务生活哲学家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做人要像落花生一样不要只看表面具体含义,列举生活中符合此理念事例。第五任务价值传播者创作小故事、漫画或短剧宣传默默无闻做贡献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任务群优化调整,情境化效果提升

教师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全面了解任务实施效果。关注学生反应包括参与度、完成度、满意度等指标,判断任务难度是否适中,情境设置是否恰当。分析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情感态度变化等方面评估整体教学质量。基于评价结果,可从几方面进行优化,如调整任务难度确保挑战性与可达性平衡,丰富情境材料增强真实感与吸引力,完善支持策略提供恰当提示与指导,改进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情境化效果提升则需关注增强情境真实性,尽可能选用真实材料创设真实场景,提升情境关联性确保情境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注重情境层次性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境序列。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创设更为丰富多彩学习情境。通过技术支持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体验更加广阔世界,拓展语言学习空间。在优化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反思习惯,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也要鼓励学生参与优化过程,提出建议共同构建高效学习环境。通过持续优化任务群设计,提升情境化教学效果能够形成动态调整、螺旋上升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结论:任务群与情境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中整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构建全新教学范式。通过精心设计任务群,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够实现知识内化,促进能力提升。此种整合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反思,持续优化才能确保整合效果。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任务群设计原则,情境创设技巧,以及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朱芹芬 .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研学结合教学路径 [J]. 语文天地 ,2025,32(06):51-53.

[2] 范嘉文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5,(05):22-24.

[3] 屈玮 .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景化教学对语言积累的影响 [J]. 天津教育 ,2025,(05):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