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材料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实践
林子凯
栖霞众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深入研究高新材料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新材料的特性
(一)高性能沥青
高性能沥青是在传统沥青基础上经过改良而成的高新材料,具有出色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在高温环境下,其黏度较大,能够有效抵抗车辆荷载产生的剪切力,减少车辙的产生。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沥青后,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较传统沥青提升了 30% 以上。而在低温条件下,高性能沥青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适应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和膨胀,降低路面开裂的概率。此外,高性能沥青还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新型土工合成材料
新型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类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土木工程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老化等特点。其拉伸强度通常可达 20-50MPa ,远高于传统的砂石等材料,能够有效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及时排出路基中的积水,避免水分对路基的侵蚀。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软土地基路段,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减少路基沉降。
(三)环保型路面材料
环保型路面材料注重材料的环保性能,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例如,温拌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温度较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低 30-50°C ,大大减少了燃料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一些环保型路面材料还具有吸附噪声、净化空气的功能,如多孔沥青路面,其内部的孔隙结构能吸收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质量。
二、道路工程中高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一)高性能沥青的应用技术规范
高性能沥青作为道路建设的核心材料,其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直接决定路面质量。在材料运输环节,需采用具备双重保温层的罐车运输,内层采用耐高温岩棉材质,外层辅以聚氨酯发泡保温层,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控制在±5℃以内。针对不同气候区需制定差异化温控策略:在北方严寒地区冬季运输时,罐车需配备独立加热装置,维持沥青温度不低于 160℃;南方高温季节则需加装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温度超过 180℃。运输前的罐车预处理包含三重工序:首先用高压水枪冲洗罐内残留杂质,其次采用热风循环系统预热至100℃以上,最后通过激光检测仪检查罐内平整度,确保无金属突起物划伤沥青膜。
碾压工艺采用 “阶梯式温控” 技术:初压阶段选用 10t 双钢轮压路机,在150-160℃区间内以 3km/h 速度静压 2 遍,形成稳定骨架结构;复压阶段切换为26t 胶轮压路机,在 130-150∘C 区间内以 4km/h 速度揉搓碾压 5 遍,使混合料密实度达到 96% 以上;终压阶段回归 10t 钢轮压路机,在 110-130℃区间内以5km/h 速度收光 2 遍,采用错轮碾压方式消除轮迹。碾压过程中需配备红外测温仪,每 50 米设置一个测温点,确保各阶段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三、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施工技术要点
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需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路基处理阶段采用“三阶段四区段” 施工法:首先清除表层 30cm 范围内的植物根系及石块,采用冲击碾压机进行 20 遍以上的压实处理,使路基压实度达到 96% 以上;随后铺设 30cm 厚级配碎石垫层,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孔隙率小于 15% ;最后采用土壤固化剂进行表层处理,形成 3cm 厚的坚硬壳层。处理完成后需通过承载板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要求 CBR 值不小于 8% 。
材料铺设前需进行现场放样,采用全站仪按 5 米间隔设置控制桩,并用白灰线标记铺设边界。对于曲线段需加密至 3 米间隔,确保材料铺设精度。铺设过程采用 “机械牵引 + 人工调整” 模式:用履带式摊铺机牵引材料卷轴,由 6 名工人对称拉紧材料边缘,采用张力计实时监测拉力值,确保维持在材料断裂强度的 15%-20% 之间。相邻材料搭接处采用热熔焊接工艺,接缝宽度控制在15cm,焊接温度根据材料类型设定:聚丙烯类材料采用 180-200‰ ,聚酯类材料采用 200-220% ,焊接速度保持在 1.5-2m/min ,焊后需进行气压检测,确保接缝气密性。
四、环保型路面材料的创新应用
温拌沥青混合料通过 “化学降粘 + 物理发泡” 复合技术实现低温施工。选用有机胺类温拌剂,掺量为沥青质量的 3%-5% ,在沥青加热至 130℃时加入,通过分子间润滑作用降低粘度。拌合过程中引入超声波发泡装置,使混合料内部形成微小气泡,进一步降低拌合温度至 120-140℃,较传统热拌工艺降低40℃以上。运输过程采用带透气阀的保温车厢,避免温度骤降导致的材料硬结。摊铺温度控制在 110-130∘C ,碾压温度不低于 100c ,通过橡胶改性压路机轮胎的柔性压实,确保密实度达标。
多孔沥青路面采用 “骨架 - 空隙” 结构设计,目标孔隙率为 18%-22%,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 ⩾98% ;联结层选用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洒布量为 1.8-2.2kg/m2 。摊铺阶段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厚度,确保表面平整度 $\textbf { \sigma }$ 值 ⩽1.5mm⨀ 。碾压采用 6-8t 轻型钢轮压路机,初压速度 2km/h ,复压速度 3km/h ,总碾压次数不超过 3 遍,避免集料破碎。
五、高新材料应用的综合效益评估
某市政主干道工程数据显示:高性能沥青初期采购成本为 4800 元 / 吨,较传统基质沥青高 30% ,但配合新型土工合成材料(28 元 /m2 )使用后,基层反射裂缝发生率降低 70% 。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计算(折现率 5% ),传统材料道路 20 年总成本为 126 万元 / 公里,而高新材料道路仅为 98 万元 / 公里,降幅达 22% 。其中,养护成本差异最为显著:传统道路每 3 年需进行铣刨重铺(单价 12 元 /m2 ),而高新材料道路仅需每 8 年进行微表处处理(单价 4 元 /m2 ),单次养护成本降低 67% 。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新材料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高性能沥青、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环保型路面材料等凭借其优异的特性,在提高道路强度、耐久性和环保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应用方法和流程,这些高新材料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改善了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亚楠 .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措施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2,49(08):132-134.
[2] 卢 义 琴 . 市 政 道 路 施 工 中 新 材 料 的 应 用 分 析 [J]. 运 输 经 理 世界 ,2021,(2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