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段随文识字教学

作者

张纯权

湄潭县浙大小学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大厦的第一块基石,尤其在小学低年段更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低年段识字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传统的“集中识字”虽有其效率,却常将鲜活汉字从语境中剥离,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疲惫与无趣。随文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它让识字根植于课文土壤,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品味情感的过程中自然识记生字,使识字过程变成一场有意义的发现之旅。

一、 在故事趣味中捕捉汉字——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情节引人入胜,自然成为随文识字的沃土。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图画或动画短片导入,展示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顺势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时,可以重点突出“蝌蚪”二字,并提问:“你们见过蝌蚪吗?它长什么样?”当学生说出“黑黑的、脑袋大大的、尾巴细细的”时,教师可及时指出:“对,这就是‘蝌蚪’的样子。看这个‘蝌’字,左边是‘虫’,右边是‘科’,‘蚪’字左边也是‘虫’,右边是‘斗’。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它们小时候就是生活在水里的小虫子呀。”这样,字形、字义与实物形象紧密联系了起来。

随着故事的推进,当读到小蝌蚪“迎上去”询问鲤鱼妈妈时,教师可暂停朗读,在黑板上书写“迎”字:“看,‘迎’字怎么写的?里面有个‘辶’,表示走路,就像小蝌蚪主动游过去。我们来做做‘迎上去’的动作吧!”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深刻理解了“迎”所包含的主动、向前靠近的动态含义。而当小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时,教师可以聚焦“顶”字:“‘顶’在哪里呢?摸摸我们的头顶。小蝌蚪妈妈的‘头顶’就是最上面。”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顶”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页”字在古文字中像突出头部的人形),将字形与身体部位、故事细节巧妙融合。

二、 在韵律节奏中感知汉字——以《拍手歌》为例

《拍手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动物名称丰富,是归类识字和感受汉字音韵美的绝佳材料。教学时,教师首先可范读或播放音频,让学生整体感受歌谣的韵律和欢快气氛,边听边轻轻拍手。当读到“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时,教师板书“拍”字,并让学生也拍拍手,感受动作:“‘拍’字左边是‘扌’,和手有关,我们正在‘拍手’呢!”接着,在每一段具体动物形象出现时,重点处理动物名称的形与义。

例如,“孔雀锦鸡是伙伴”一句,“伙伴”一词值得关注。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伙’字左边是‘亻’,右边是‘火’,以前一起生火做饭的人就是伙伴;‘伴’字左边是‘亻’,右边是‘半’,表示在一起的人。”联系学生生活:“你的好伙伴是谁?你们一起做什么?”这样,“伙伴”的字形和温暖含义便深入人心了。

三、 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汉字——以《一封信》为例

《一封信》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其中包含不少与生活表达息息相关的动词和名词,为在语境中理解字义并尝试运用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思考:“露西为什么给爸爸写信?她写了几次?每次写了什么?”在梳理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引出重点字词。

当读到第一次信中“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露西的情绪,并聚焦“您”字:“露西对爸爸说话用‘您’,多么有礼貌啊!想想平时我们对谁会用‘您’?”(长辈、老师等)。在对比阅读露西和妈妈重写的第二封信时,阳光、积极的字眼纷纷出现。读到“请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时,教师板书“螺丝刀”,并展示实物或图片:“看,这就是螺丝刀。‘刀’字我们认识,‘螺’和‘丝’是生字。‘螺’左边是‘虫’,右边是‘累’,螺丝钉小小的螺纹一圈圈像虫子爬;‘丝’字就像两束细细的丝线。”联系生活提问:“家里还有哪些工具需要用到螺丝刀?”鼓励学生用“螺丝刀”说句话。

四、 随文识字的关键实施要点

阅读为本,有机嵌入:始终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放在首位。识字活动应像盐溶于水般自然融入阅读过程,避免生硬割裂或喧宾夺主。教师需精心设计,在关键处、疑难处、精彩处适时点拨字词。

重点突出,避免泛化:一篇课文中生字可能较多,需依据学情、字词难易度及在文中的重要性,有选择地重点处理核心字词,不必面面俱到。对高频字、构字能力强的字或理解文意的关键字应优先处理。

方法多元,调动感官:灵活运用图画、实物、动作演示、字形溯源、归类比较、联系生活、组词造句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增强趣味性和记忆效果。

重视复现,促进巩固:随文识字并非“一教而过”。要利用课堂朗读、复述、课后练习、拓展阅读等多种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反复遇见所学汉字,加深印象,促进记忆从短时向长时转化。

梯度设计,关注差异:低年段识字要求本身具有梯度(“会认”与“会写”分开)。教学中应清晰区分认读与书写要求,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随文识字教学法,宛如将一粒粒汉字种子播撒于课文土壤,让其在语境甘泉中萌芽生长。当汉字在故事中苏醒,在韵律中起舞,在生活里扎根,识字便不再是枯燥的苦役,而成为充满好奇与发现的探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