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育强区建设的“一老一小”社区教育保障性措施研究

作者

袁佳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402560

引言:作为重庆市积极构建教育强区的典型地区,铜梁区将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当成重要突破口。最新统计显示,该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突破五分之一,婴幼儿托育需求每年增长近一成。这一人口结构特征对教育体系提出新要求,既要促进世代交流、传承文化价值又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同时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服务现代化。

一、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

在政策体系方面,先后出台《铜梁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铜梁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三张清单”》《重庆市铜梁区深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场景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民政、教育、卫健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2024 年设立专项资金,全区联动建设225 所特色学校,初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点、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服务框架。金砂小学投入1.18 亿元实施整体搬迁工程,2022 年新校区建成投用,改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局面。数字赋能方面,铜梁区秉承用数字化赋能师生一生成长理念,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驱动引擎,促进数字化在延伸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在教育强区建设目标指引下仍面临诸多挑战,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优质养老托育资源集中于城区,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明显欠缺。维新小学等偏远学校虽经改造,但师资条件、数字化设施等方面与城区学校差距明显。普惠性托育机构数量短缺,2024 年调研显示城区托位缺口仍达 30% ,农村地区专业托育服务更加匮乏。数字化应用深度不足,尽管已建立健康数智中心等平台,但适老化改造与儿童数字素养培养仍存明显短板。智慧教育平台在老年群体使用率不足 15% ,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仅具备数字化设备基础应用能力,缺乏深度整合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养老护理员、早教指导师等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全区持证养老护理员不足200 人且流动频繁,托育机构师资专业化水平欠佳,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范围有限。

二、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与资源整合

从统筹协调机制看,需成立区级“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或区长牵头,整合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资源来打破行政壁垒,建议制定相关制度文案,明确部门责任分工与阶段性目标,设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养老托育数据实时互通与决策协同。从政策保障体系看应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一老一小”社区教育专项基金,创新政策激励方式对农村地区设立托育点或养老服务中心社会机构给予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支持,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将专业化“一老一小”社区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深化代际共融品牌活动在现有牵手读书行动基础上,打造朝夕课堂特色项目,系统设计代际互动课程,按月确定主题建立老幼结对长效机制,社区教育过程中设置代际共融活动专区,配备适合老人与儿童设施设备,开发包含活动方案、教学资源、评价工具代际共融课程包,推广至全区各社区教育站点。打造教育综合体创新建设模式,借鉴健康数智中心经验,镇街层面打造整合养老照料 + 托幼服务 + 社区教育功能综合平台。城区选择 2-3 个街道开展朝夕驿站试点建设,设置老年大学教学点、儿童创客空间与代际互动专区,农村地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增加养老托育功能模块,通过空间复用及分时管理方式提高设施利用效率,例如白天作为老年活动区域,下午放学后转变为儿童托管区。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推广一元慈善公益集市等创新模式,建立社区教育公益基金,实施时间银行制度,引导低龄老人参与托育服务积累服务时长,未来换取养老服务。

三、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创新路径与保障措施

升级健康数智中心功能,打造朝夕智慧云平台,开发针对老年群体适老化养老教育模块,提供慢病管理、智能辅具应用等线上课程,构建儿童个人成长档案系统,整合学业发展、身心状况、社会适应等数据实现发展性评价。平台设置代际互动专区,支持老幼线上合作完成文化传承项目,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为农村学校配备 AI 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等智能设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借鉴龙都小学 AI 课堂智能管理系统经验,推广智慧课堂模式,实现智能分析、即时观课、远程督导以及手机看班等数字化应用。针对老年群体开发语音交互学习终端,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沉浸式代际课程,如共同体验铜梁龙文化历史情境。开展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实施银龄数字脱盲计划,组织社区工作者与在校学生志愿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智能设备使用一对一帮扶。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实施铜梁区养老托育人才发展计划,依托等本地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专业,开展定向培养。建立岗位津贴制度与职业发展通道,对农村社区服务专业人才津贴上浮 20% 。组建银龄讲师团,挖掘退休教师、医生等专业老人知识经验,经培训认证后纳入社区教育师资库。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制定“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设置服务可及性、质量满意度、代际融合度等关键指标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评估,发布铜梁区朝夕发展指数分析报告,建立老幼议事会,定期收集服务对象反馈构建需求表达与质量监督机制。

结论:通过构建全龄贯通、多元融合、数字赋能新型社区教育体系,既能解决养老托育资源碎片化问题又能塑造老有所为、幼有所育教育格局。建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加速器,以代际融合发展为特色路径,将铜梁打造成重庆市朝夕美好教育示范区使每位铜梁老人安享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晚年生活,让每个铜梁儿童拥有普惠、公平、优质成长环境,彰显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铜梁担当与教育答卷。

参考文献

[1] 黄美娟 . 社区教育保障体系建设:国外经验及启示 [J]. 社会与公益 ,2025,(08):99-101.

[2] 谢占峰 , 李如妍 .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J]. 辽宁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01):111-112.

[3] 葛永东 . 贵州 N 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0.DOI:10.27048/d.cnki.ggzsu.2020.001010.

该论文系重庆市铜梁区社会科学规划成果——《基于教育强区建设的“一老一小”社区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skgh202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