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欧班列为情境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欧洲西部的教学实践探索
禹化娟
新泰市福田学校 山东新泰 271200
摘要:本文以中欧班列为情境,探讨在24版人教版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将中欧班列这一现实素材融入教学,不仅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注重思政与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研究表明,该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欧班列;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思政德育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1]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地理教学成为一种有效途径。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连接着中国与欧洲西部,蕴含丰富地理信息,为“欧洲西部”教学提供生动情境。通过这一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还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理论基础
2.1 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应用[2]。通过中欧班列这一情境,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2 地理核心素养理论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欧洲西部”教学中,借助中欧班列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设计旅行路线等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同时让学生理解中欧班列促进中欧交流合作中体现的人地协调观。
2.3 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理论
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中欧班列所体现的中欧合作,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实践设计
路线探秘活动:学生观察中欧班列路线图,分析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海岸线特点和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班列货物解密活动:通过分析中欧班列运输的工业制成品和乳畜产品,探讨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景点溯源活动:学生通过卡片分类游戏、模拟对话等形式,探究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并设计旅行路线,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
4.1 繁荣之邦——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引导学生观察中欧班列路线图,找出途经的海域、半岛和岛屿,分析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海岸线特点。通过展示班列运输的德国汽车零件、瑞士精密仪器等货物,结合资料探讨欧洲西部工业发达的原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对比海运,分析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优势,让学生理解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渗透国际合作的思政理念。
4.2 乳香背后的自然馈赠——温带海洋性气候与畜牧业
以荷兰澳优奶粉为例,探究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学生通过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归纳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理解其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英国和法国的农业产值比重扇形图,探讨法国发展种植业的原因。迁移应用环节,分析地中海气候对油橄榄种植的影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渗透人地协调观。
4.3 溯源“文旅基因”——繁荣的旅游业
通过播放欧洲西部景点介绍视频、开展卡片分类游戏和模拟对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学生分组为旅行社设计欧洲西部旅行路线,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欧洲西部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学生对欧洲西部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加扎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思政和德育方面,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国际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小组合作更加默契。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
6.1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对中欧班列情境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部分学生在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中仍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教学时间的把控也有待优化,部分环节略显仓促,导致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够深入。此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还有提升空间,可引入更多的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
6.2 教学展望
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丰富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引入更多真实案例和实地调研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持续深化思政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结论
以中欧班列为情境的24版人教版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实践,是一次将地理知识教学与思政德育有机融合的有益尝试。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欧洲西部的地理知识,提升了地理核心素养,还在思政教育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教学模式为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未来的教学中,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明. 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9): 58-60.
[2]王会敏.新课标下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大会——教师发展与成长分论坛论文集(一).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2023:396-398.DOI:10.26914/c.cnkihy.2023.09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