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作者

张舒

郑州轻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450002

引言: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其中作业设计问题尤为突出,传统一刀切作业模式难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需求,无法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分层作业设计是种有效教学策略受到广泛关注与实践探索,文章立足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聚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探究,期望能够构建科学合理作业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能为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一、分析学情差异,构建分层作业体系

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科学分析学情成为作业分层设计基础与前提,教师需通过多维度评估方式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为精准分层提供依据。学情分析应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表现等途径收集信息形成客观全面学情画像。基于学情分析结果采取多种分层策略如按能力水平分层、按学习风格分层等,使分层更具科学性针对性。

构建分层作业体系需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原则,既考虑纵向知识结构连贯性又兼顾横向能力培养层次性,可以将作业体系设计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次,基础型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聚焦必备知识技能掌握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发展型作业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强调知识迁移应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型作业满足优秀学生需求,注重数学思维拓展鼓励创新探究。分层作业体系应具备动态调整功能,随着学生学习进步情况适时调整层次划分与作业内容,保持适度挑战性,同时作业体系设计应注重层次间衔接贯通,形成螺旋上升结构避免简单割裂现象,确保各层次学生均有发展空间与进步机会。

二、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分层作业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着重培育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分层作业内容设计必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各层次作业均应关注素养培育,仅在侧重点与挑战程度上存在差异。基础层作业注重基本概念理解与运算技能训练,发展层作业强调思想方法应用与问题解决,拓展层作业聚焦思维拓展与创新探究。作业设计应摒弃机械重复训练模式转向探究性任务构建,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数学活动过程,感受数学思想魅力。分层作业内容必须注重科学性、典型性与趣味性,精选设计价值任务使作业内容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意义,关注学科内部知识网络构建促进知识体系形成,彰显数学文化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不同层次作业呈现形式也应有所区别,基础层追求简洁明晰,发展层注重情境创设,拓展层强调开放探究。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为例,应当设计多层次分化作业体系,基础层作业围绕有理数概念理解与四则运算规则掌握展开,如设计数轴上旅行情境任务,要求学生在数轴上标出各类有理数位置,并通过数轴直观理解大小比较,设计温度变化记录表,通过日常温度正负变化情境,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运算意义,设计商场打折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实际应用。发展层作业注重运算法则灵活应用与简便运算策略探索,如设计最优路径选择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加减法则分析多种路径方案并确定最优选择,设计配方调整任务,学生需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配方比例,设计智慧购物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有理混合运算找出最省钱购物策略。拓展层作业聚焦思维挑战与模式探究,如设计数字谜题破解活动,要求学生探索有理数运算中数字排列规律,设计增长率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探究复合增长现象,设计密码生成器项目学生需创造基于有理数运算规则密码系统。通过此类分层作业设计,基础学生能巩固核心知识技能,中等学生能提升应用能力,优秀学生能拓展思维视野,形成螺旋上升学习路径实现全体学生适度发展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评价导向,完善分层作业反馈

把握评价导向意味着构建多元综合评价机制,突破传统唯分数评价模式为分层作业实施提供科学支撑,针对不同层次作业应设置相应评价标准,基础层侧重基本概念掌握与计算准确度,中层关注解题思路与方法应用,高层强调思维深度与创新表现。评价标准既要关注绝对达成度又需重视相对进步量,使各层次学生均获得成就感,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学习过程。反馈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采用书面批注、面对面指导等方式,精准解决困惑,教师应重视评价结果分析利用,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与作业设计,形成教学评一体循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中,分层作业评价反馈可以这样实施:基础层作业关于平方根概念与计算题目,教师应当采用红绿灯评价法,绿灯表示完全掌握,黄灯表示基本理解但有细节错误,红灯表示存在概念混淆,针对不同颜色教师提供相应指导建议,如红灯学生组织专题辅导,讲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中层作业关于实数分类与大小比较题目,可以采用优点- 建议-疑问三段式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方法,高层作业关于无理数探究任务则采用研讨式反馈,组织班级交流分享请学生展示证明思路,全班共同评议教师点拨完善。这种分层反馈促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于哪个层次都有进步空间与明确方向,实践证明当评价反馈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学生解决实数概念困惑能力显著提升,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使分层作业效果

最大化。

结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应立足学情分析构建科学分层体系,聚焦核心素养优化作业内容,把握评价导向完善反馈机制。通过科学合理作业分层设计能有效解决传统作业一刀切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每位学生获得最适发展。作业分层设计不是简单降低或提高难度而是基于深入学情分析,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形成完整育人方案。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作业分层个性化设计路径,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金铭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J]. 2024(7):244-246.

[2] 刘晓燕 .”双新”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8).

[3] 罗志山 .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 --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3(3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