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林志海
琼海市温泉中学 571400
引言:中考数学计算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重要载体,一直是中考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传统机械训练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问题导向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文章聚焦中考数学计算题教学,探索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应用,希望能够转变传统计算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与解题能力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问题导向计算教学策略设计
(一)中考计算题型分析与问题梳理
中考真题呈现出题目设计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渗透,将基础计算与核心概念融为一体,不再局限于单纯技能训练,计算过程要求规范性与逻辑性并重,强调解题思路清晰,题目情境更贴近实际将抽象计算嵌入生活场景,增强应用性。计算技巧多样化需灵活选择合适方法非固定模式可解,计算难度梯度合理,基础题与挑战题并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这些特点反映出中考对计算能力评价正从单纯运算技能向综合思维能力转变。
问题梳理环节需聚焦于计算过程中关键节点与常见错误类型包括运算法则应用错误、转化思想不足、数形结合意识缺乏等,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精准方向,使计算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于问题驱动计算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问题驱动计算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问题引领 - 思维激发 - 方法探究 -迁移应用四步递进流程。问题引领环节注重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通过典型中考计算题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思维激发阶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本质明确计算目标与思路促进思维可视化。在方法探究过程鼓励多元解法,培养计算灵活性,强调算法理解而非机械记忆,迁移应用环节设置递进式练习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该模式突破传统教师讲- 学生练单向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共同体,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模式实施需注重数学语言准确性,思维过程显性化,计算技能与思想方法并重,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数学软件演示计算过程,增强直观性与趣味性。课程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关注学生计算能力全面发展。
二、中考计算题教学实践探索
(一)典型中考计算题问题导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计算过程,实现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需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既有挑战性又不脱离实际,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计算教学应注重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条件—构建模型—寻找方法—解题验证完整过程,形成清晰思路。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思维差异,设置梯度任务适应不同层次需求。计算教学需突破传统示范—模仿模式,强调多元解法比较与评价,培养灵活思维,教学设计应注重数学语言规范性,计算过程合理性,解题策略有效性三维目标统一,实现知识、能力、思维协同发展。问题导向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促进认知能力提升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真正实现从学会计算向会学计算转变。
以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教学伊始提出问题: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特定点且对称轴位置受限,如何确定函数最值?引入中考真题情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x2+mx+m2-m ( m 为常数)图像经过点 (0,6),对称轴在 y 轴左侧求函数最小值。设计思维引导环节,请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与目标关系,明确求解思路。通过提问:函数经过点 (0,6) 告诉我们什么?对称轴在y 轴左侧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建立 m 与最小值关系。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从二次函数基本性质入手,利用配方法确定对称轴位置与顶点坐标。鼓励多元思路展示,如代入法、配方法、导数法等不同解法比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构建解题策略。教学总结环节不仅关注结果验证,更强调方法提炼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系统性理解,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学生能感受问题导向教学魅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二)问题导向计算教学课堂实施路径
课堂实施需精心设计问题链,形成梯度递进结构使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挑战性。教学伊始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张力与探究欲望形成有效问题意识。探究阶段应遵循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集体讨论—反思提升四步法,保证学生充分参与思维过程。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适时提供思维支架而非直接给予答案。课堂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促进思维碰撞与互补,形成集体智慧。教学评价应关注计算过程与思维发展,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问题导向课堂实施还需注重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如思维导图、解题流程卡等辅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系统性理解。教学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解法优劣,提炼计算技巧与方法,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课堂实施应处理好基础训练与思维培养关系,既保证必要计算技能训练又避免陷入机械重复,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以线性规划应用题为例展开实践探索,面对苹果每斤五元,香蕉每斤三元,小王带一百元购买水果,求最多可买到多少斤水果问题,教师创设购物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如何确保花完全部金钱?如何使购买总重量最大?激发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意识。引导学生设苹果购买量为x 斤,香蕉购买量为y 斤,建立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教师不直接告知解法而是组织小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策略,如列表法、图解法、代数法等多种途径。当学生遇到瓶颈时,教师适时引导考虑极端情况,全买苹果或全买香蕉会怎样?边界点有何特点?引发深层思考。讨论环节展示不同解法,对比数形结合方法优势,体会数学思想价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全部购买香蕉时总重量达到最大值。教学总结阶段不仅验证答案正确性,更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提炼单位贡献率概念,拓展思维视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中考题型分析构建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机械枯燥现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典型计算题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路径探索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强实践指导。问题导向计算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与灵活性。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问题导向教学融合路径,完善差异化教学策略构建更加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丽珍 . 初中数学计算中算理与算法融合的教学探讨 [J]. 中学数学 ,2025,(10):128-129.
[2] 郑加顺 . 问题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J]. 教育界 ,2025,(09):35-37.
[3] 王付兰 , 郭鹏飞 . 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分析[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三中学 ;,20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