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创作研究
刘奕玮
吉林大学 艺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一、数字技术与版画艺术创作
版画和版画技术是多年以来艺术界绕不开的话题,讨论版画就离不开版画技术,但对于版画艺术家而言,“技术”对版画的创作的影响重大,但对于版画创作而言,仅仅拥有“技术”是万万不够的。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与版画艺术之间又产生新的争议。
当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大众普遍使用的工具,其普及性和便捷性标志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它利用高科技的复制技术,可以将以往附以高价值的图像、声音、影像变成低廉、便捷的生产活动。在当下的图像泛滥的时代,艺术品的神秘感消失,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使艺术和大众的距离更加亲近,但同时失去了思想和情感的生成图像也使艺术作品丧失了灵魂。版画技术的兴起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回顾版画发展历程,也是由于信息传播,宗教宣传的需要,其自身的复制性是版画兴盛的优势。版画成为当代艺术史上的边缘画种,也是主要受到数字时代自身方便快捷的传播优势影响。
基于数字时代兴起的数字技术,无疑是一种可复制,可生成,可传播,可再编辑的复数艺术。版画艺术创作所拥有自身的复制属性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批量复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版画如何从复数性脱离出来,在这个拥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时代获得更广泛的意义?”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陈琦是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掌门人”,是在国际具有强大声誉和影响力的艺术家。自 1990 年后陈琦作品突破传统与现代绘画语言结合,呈现出个人关于人文思考和精神秩序脉络,形成独特的版画艺术语言。从2000 年以后,他更是从观念和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利用数字技术创作更具民族特质和视觉冲击力的水印木刻作品。
二、陈琦作品中数字技术媒介的运用
陈琦的水印木刻版画艺术在当代的艺术环境下不断的反思改进更新,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术和观念的重视贯穿始终。由于很早就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他将数字技术的理念融入到水印木刻当中,打破传统水印木刻的限制,从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的纯手工创作中突破出来。
陈琦的水印版画创作过程中基于自身掌握的数字技术来进行艺术表达,由于他的水印木刻需要多层的分版分色进行套印,它要求在创作的前期就需要严谨的层次分明的构图,特别是一些尺幅很大的作品。陈琦利用 ADOBE PHOTOSHOP 和 ADOBE ILLUSTRATOR 这两款软件来绘制草图。在他的创作中利用 PHOTOSHOP 进行图像输入、编辑、构图、明暗、色调、变形、拼接、滤镜以及最后图像的最终生成。图像处理完成后利用ILLUSTRATOR 绘制矢量文件,矢量图可以随意放大缩小画面而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并且矢量图是由封闭的线条勾勒图形构成,这些线条能够直接转换成雕刻机的工作路径,可以直接用雕刻机进行雕刻工作。
陈琦提到过他在绘稿、拷贝、上版以及刻制环节都基本使用了数字技术,但是印制上还是最纯粹的手工印制。“三分刻,七分印”是水印木刻素有说法,这句话就表明水印木刻的印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操作过程,而是艺术创作的过程。陈琦的多次叠印和错版印,以及一版多色的印制方式给他的艺术作品带来了很多创意空间和随意发挥的优势,也突显出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定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陈琦指出,我们当下是一个数字技术如同阳光空气一般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数字时代,艺术也不例外。他提出了“原创性的复数艺术”这一概念。陈琦在艺术创作中广泛运用水墨、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多种媒介,逐步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符号依赖的超越,进而深入到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独立创造的境界。此类跨媒介的艺术实践不仅拓展了其艺术语言的维度,同时也推动了水印木刻版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
“用一种清晰、可触摸的方式,来把抽象的时间和生命形态呈现出来。”2008 年陈琦《时间简谱》系列作品的出现,在图像语言和媒介形态方面都是陈琦艺术创作重要的转折点,在图像上由从前的写实具象的特点转向抽象,媒介的运用和尝试也让他对抽象的图像提取和应用有了更多的可能,为之后数字艺术的创作尝试奠定了基础。
陈琦作品《无去来处》是从水印木刻版画、水墨艺术、数字艺术三大线索对其艺术进行系统的总结展示研究,是一件大型的数字沉浸式影像装置,他的作品利用 hecoos 光学矩阵构建,来精准制导光线走向,使投影能够像太阳正在移动,当观者走进这个空间内,通过千变万化的光影给人既虚幻又真实,瞬间又永恒的多重视觉体验和感官刺激。
在陈琦的版画展布展方面,他深知人们受到科技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凝神专注”的观看方式是具有瓦解性的,现在的观看方式以及创造行为都被新的媒介所替代重新塑造。在 2024 年江苏美术馆的“於我归处”陈琦个展的布展过程当中,将馆内宽敞的空间内所有展墙都上成黑色来提高观者瞬间的沉静感。其中《美丽乡村》和《盛夏》这两幅作品,在平面的画面被解构成数十破碎的小平面空间来回应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画面的巨幅呈现,随着观者在不同位置的移动,在视觉体验上会有流动变化的效果。
陈琦的艺术作品创作过程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他提到过如果没有数字技术,他将不太可能完成那些巨幅创作,数字技术对他的创作非常重要。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 1988 年,陈琦就开始自学计算机设计工具,他曾从事环境设计的工作,这对他之后进行版画艺术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具有重要的铺垫。在数字时代,能否将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这种技术发生关系,陈琦的建筑作品和数字沉浸式影像装置就是对于数字技术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四、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和版画艺术融合发展前景
版画的技术与版画的艺术表达是一个共同体,数字技术除了是一种技术媒介之外,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段。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版画融入了当代元素和其他多元文化,使用数字印刷等新形式和新材料丰富了版画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创新性。当代版画家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平面艺术趋于现代化、多样化和一体化,版画的发展趋向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拓宽了当代艺术语言。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艺术创作的过程更加高效。艺术家利用电脑软件创作作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也加快了作品的制作和传播速度。数字印刷工艺实现了高效生产和快速传播,为艺术家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进行商业活动条件。科学技术进步还促进了光敏材料和导电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为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性元素,拓宽版画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
三、结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版画的发展应该从陈琦的艺术和技术应用中学习,去寻找正确的平衡点。在陈琦的作品展示了他对材料工具选择和印刷技术的精炼以及他对艺术理念的巧妙结合的能力,对印刷历史和当代艺术的反思和创新,以确保最终他的作品能够准确表现他的艺术意图。陈琦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实验和创新,使得他的版画作品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同时也为版画艺术的发展贡献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琦 .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 .[M].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9,(11):
[2] 陈琦 . 今天,我们为什么重提水印版画? [J]. 美术观察 ,2023,(09):
作者简介:刘奕玮,200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吉林大学美术学版画方向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