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主意识,强化学习能力
胡勇
石棉县回隆镇第一小学 四川省 625400
当下教育环境里,对学习者核心素养的重视不断上升,数学教育的重点也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转变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认知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塑造,如果学习者长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下,其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就会被限制住,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全面地培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可以主动去发现、探究、构建知识,就成了一个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这种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既能改善当下的学业表现,又会给学习者今后的成长赋予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数学知识从现实世界抽象概括而来,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应当联系具体的情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是点燃学习者自主探索火花的最佳起点。教学设计需要努力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有关联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中发生。这样的情境不是简单的生活再现,而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蕴含数学结构和内在逻辑的认知“脚手架”。它能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习者在碰到未知挑战的时候,产生自己去探寻解决办法的内心力量,当学习者在情境里体会到“认知冲突”,也就是已有的知识不能直接解决新问题的时候,自主学习的帷幕就正式拉开,经由这样的引导,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踏入积极思索的状况,主动调出已有的知识,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缺口,从而做到从“要学”变成“想学”[1]。
二、搭建探究平台促进自主建构
知识的真正内化来自学习者亲身经历的建构过程,在激起学习者想要探索的愿望以后,给予一个结构化的探究平台,这是引领学习者达成知识自主建构的关键步骤,这个平台要支撑多种学习方法,使学习者能在自主操作并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
(一)通过实践操作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里很多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几何方面的知识,需要借助直观感知与动手操作才能形成深刻的认识,语言描述往往难以抓住概念的本质,教学活动能够引入大量的学具,促使学习者在“做”中学,当进行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章节的学习时,不妨不直接给出三角形稳定性的结论,而是供应一些木条和钉子,由学习者亲自搭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通过亲手拉动框架的感受,学习者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三角形不容易发生变形而平行四边形容易发生变形,这种靠自己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要比书本上的定义更加深入和牢固,学习者在这种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图形的性质,完成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理解。
(二)基于信息关联的知识网络构建
数学知识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想要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就需引导学习者去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把它们当作独立的片段去记忆,教学活动要着重启发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譬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之时,可以把这一课的内容同前面所学的整数乘除法知识关联起来,经由安排一连串有一定规律的计算题,像
, 0.5×100′ ”与“ 5÷10 , 5÷100′′ ,促使学习者察觉到小数点位置变动与数值大小改变之间的规律,借助这样一番探究,学习者既把握住了新知识,又自主地搭建起了小数与整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升了自身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的能力[2]。
三、优化评价机制激励自主发展
(一)融入过程评价以展现思维轨迹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常常只在乎对错,却忽略了学习者解决问题时的思索和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学习者的探寻精神,使他们想要找到标准答案而不是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所以把评价的重点放到学习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活动里要重视学习者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尝试各种解决办法的思路,以及遇到难题时应对的策略,就拿处理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里的繁杂问题来说,可以促使学习者用图画或者文字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记下来,评价的时候要看结果,更要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独创之处,对于其中表现出的数学思考要予以认可,即便最后的答案错了,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得学习者体会到探索过程的意义[3]。
(二)倡导互评互学以达成认知共鸣
自主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同时,加入同伴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能极大地丰富学习经历,加深学习的深度。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当一项探究任务结束后,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找到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时,不同学习者会想到多种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分享,学习者能接触到其他人的思维,经过比较、讨论,自主判断哪种方法更好,并了解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他人的思想汲取者,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与启迪,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认知共鸣”场。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仅仅体现在几个片段之中,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培养可能与契机的,关键是如何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出现于教师的视野中,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地生根发芽,在这样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力,因为,这不仅仅影响了其数学学业成绩的进步程度,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拥有了一种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让他们知道并能积极地解决问题,而这将是他们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王宁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1):140-142.
[2] 侯妮妮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视周刊 ,2025,(10):61-61.
[3] 郝家彬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8):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