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题式” 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李化荣
历山街道办事处鲁山路小学,山东淄博,25610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法治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但是,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模式的制约,在课堂上还存在“老师讲、学生记”的现象,使得课堂没有“活力”,知识与现实相脱节。“议题式”教学方法出现是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它就是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并鼓励同学们进行探讨、争辩、合作,以获得对这些议题的进一步认识。
一、“ 议题式” 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一)“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内涵
“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其重点在于通过设立存在争议性、价值性及思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与讨论过程中引领学生逐步塑造出理性判断并达成价值认同,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投入,并重视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开展思维碰撞。在互动之中达成知识认知、能力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它打破了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状况,更加重视对价值的澄清与意义的建构,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里,议题式教学有非常大的意义,它可以把难理解的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想得通的问题,帮学生从思辨和交流当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1]。这种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议论时产生合理的判断和价值,有益于培养自我约束力、责任意识和社会规则意识。这种议题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具有学科价值,还体现了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情境平台、任务平台、活动平台相互依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议题式” 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选择议题
议题式”教学需从中心议题出发,议题展开和推进都需要站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议题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思辨性,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会,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避免得出标准答案,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体会。教师在选取议题时要注意控制难度阶梯,使议题既有挑战又契合学生的能力,达成教学目的与学习感受的和谐共存。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教师可以设计议题“学习压力与兴趣爱好的矛盾如何解决?”,与学生面临的成长矛盾高度契合,能引发学生对自我的管理和调试的反思,还能思考自己作为个体与承担的责任之间的取舍。这样,能通过多角度的讨论让学生建立理性认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矛盾并学会寻找方式化解它,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二)创设真实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是改进议题式教学实效的关键途径,教师应当依据课程内容,选用生活化的素材、社会现象或者课堂事件来创建接近学生经验的真实状况,让学生置身于具体而真实的环境中思考问题。真实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走进问题情境当中并阐述自己的想法。而且,真实情境的搭建还要具有层次性和导向性,既要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要给学生留出不同角度思考的余地,这样才有利于深入展开讨论。通过真实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亲力亲为去体会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慢慢地把价值观融入到自身的言行举止当中。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地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资源,然后创设问题情景,“如果有人随意破坏自然环境,会对我们国家的家园带来怎样的危害?”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不仅可以更好地体会保护国土和资源的重要性,在思考和讨论中还会自觉产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责任感,做到知行合一。
(三)组织有效讨论
组织有效讨论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一环。当教师把议题亮出来后,应该精心规划怎样组织讨论,清楚讨论的目的与规则,在有序的环境下让学生交流。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重视倾听,尊重学生的想法,形成一种平等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不要让讨论浮于表面 。教师也要关注讨论的宽度和厚度,用追问、点拨这些方法推动学生去深入思考。有效的讨论能协助学生把认知理清,达成一致,还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公共生活靠大家》中,教师可设置议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可不可以”,之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从个人自由的角度来说说理由,另一组从公共秩序的角度谈谈看法。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确定好发言规则,促使学生专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各种看法,并且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自由和规则如何保持平衡”。这种组织方法既教学生学习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又助力他们在彼此交流碰撞时渐渐养成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做到知识和道德的双丰收。
结论:
伴随教育思想不停更新,议题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里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未来,教师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设计出更为充实且真切的议题场景,从而加大学生的融入感和思考力度。通过不断改善课堂组织方式、关于议题的引导方法以及价值点拨技巧等,议题式教学将会越发高效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完善提升。面向将来,此类教学办法可能会变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实践活动通道,进而为塑造具有责任观念、法律意识和良好道德素质的新时代少年构筑牢靠根基。
参考文献:
[1] 贾娟 .“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2024(13):171-173.
[2] 黄玉蕾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J].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1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