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吴静静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 271400
引言
综合性学习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综合性学习指各个科目的综合,教材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清晰阐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语文学科当作核心,融合跨学科知识,借助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全面进步”。不过呢,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来,使得学生出现“读了却不思考、写作时没有素材”的状况。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借助设计“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把文本解读能力训练、信息整合能力训练、创意表达能力训练等融入到真实的场景当中,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实践的途径。此篇论文以人教版的教材当作事例,探究怎样借助综合性学习达成读写能力的共同进步。
一、综合性学习对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读写教学所存在的局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和写作被分割开来,这就造成了学生出现“读的时候不思考、写的时候没有素材来源”的状况。与之不同的是综合性学习运用了主题式的任务设计方式,把阅读和写作融入到了真实的情境里就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我的语文生活》单元安排了诸如“调查招牌”“创作广告词”这类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达成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冲破了课堂的界限,让阅读和写作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而并非是一种孤立的训练形式。另外,它能够推动语文核心素养达成整合式的发展,综合性学习着重强调四大核心素养协同向前推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无信不立》这个单元,学生借助阅读文本、撰写辩论稿以及组织故事会等途径,于语言实践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深化对诚信文化的理解锻炼逻辑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相契合。
二、读写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体系
(一)非指示性选题,激发读写内驱力
人教版教材在综合性学习方面采用了“母题 + 子题”的结构形式,这一设置为学生创造了自主选定题目以及自由开展探索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内在动力。以九年级上册“君子自强不息”这一单元作为实例,它设定了母题“解读自强精神”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子题。如“当代青少年自强故事采写”“历史人物案例分析”“自强主题诗歌创作”等教学引导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开展。一开始是开展头脑风暴的阶段,由教师来组织一场围绕“自强”这一主题的讨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显得十分活跃,他们从学业方面、兴趣范畴、逆境状况等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挖掘“自强”的具体表,现既积累了相关的素材又拓展了自身的思维。随后进入选题论证的时期,学生们开始撰写关于选题价值的说明内容。最终为过程记录部分,学生借助读书笔记的形式,对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予以记录。此种非指示性的选题模式,促使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去解决问题,让写作的内容更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切实提高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兴趣与能力。
(二)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活动以此强化语言迁移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领域,人教版教材借助“随文微写”这一途径,实现了读写之间的深度融合。我们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教学情况为例来具体说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分层式的写作任务以此来适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层的任务而言,是让学生仿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这样的场景在仿写时,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这样的仿写任务,有助于学生模仿经典文本中的表达方式从而初步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为他们后续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进阶层的任务则是要求学生改写渔人“处处志之”之后的心理活动,在完成这个任务时,学生需要结合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去推测渔人这样做的动机这一任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层的任务为借鉴课文所采用的“虚实结合”策略,创作一篇短文。以此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并充分发挥。
(三)开展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读写的维度
综合性学习着重于让语文和科学、社会等学科实现渗透与融合为学生在读写方面拓展了维度。就拿七年级下册“探索月球奥秘”单元来说,能够将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整合。在科学的维度范畴内,学生通过阅读《月亮上的足迹》来知悉登月的整个历程,并且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这一任务促使他们运用科学性质的语言,精准无误地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加以描述进而培育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升表达方面的能力。从文学的维度视角来看,学生开展搜集古诗当中“月”这一意象的活动,例如“举杯邀明月”此类诗句,而且制作出意象分析的图表,借助深入的分析,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领会文学作品里意象的运用方式,增强文学鉴赏的能力以图表的形式来呈现分析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四)借助多元评价体系,推动读写能力实现持续不断的发展
人教版教材所推行的是“过程性评价 + 成果展示”这样一种双重的评价模式,就以九年级下册的“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这一内容为例其搭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框架。档案袋评价会收集诸如学生的写作草稿、修改记录以及同伴反馈这类过程性材料,从而全方位地记录学生在读写方面的成长轨迹,展示评价借助班级纪念册设计、毕业演讲比赛之类的形式来呈现成果。进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反思评价则要求学生撰写名为《我的写作成长史》的内容接着对语言风格的变化展开分析,以此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总结。某位教师运用了“星级评价表”,从“内容深度”“创意呈现”“语言表达”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打分,并且附上个性化的评语,例如“你所使用的比喻句让文章富有生动的画面感,建议增添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以此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动机由“追求分数”转变为“追求表达的质量”,推动了学生读写能力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
结束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借助真实任务的驱动、跨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读写能力培养的生态进行了重新构建由人教版教材所提供的模块化设计方案,为教师实施教学策略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与路径。在未来的相关研究当中,可以进一步探究技术赋能(例如借助 AI 写作辅助工具)对于读写能力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也可深入探讨城乡学校在资源存在差异的状况下其教学策略的适配性问题。只有不断革新教学的样式才能够切实达成“凭借阅读推动写作、依靠写作深化阅读”这样的语文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荣爱 .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以《社戏》为例 [J]. 新课程 ,2025,(25):153-156.
[2] 魏建军 . 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刍议 [J].求知导刊 ,2019,(28):48-49.
[3] 李淑莲 . 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19,(2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