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班本微课与校家社协同:“ 双减” 背景下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双轮驱动策略

作者

邱丽婷 尹盖雄 林秋如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第一小学 510000

“双减”政策落地,意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繁重的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重心回归学校与家庭的协同配合,就农村小学的情况来讲,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由于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单一以及社会支持欠缺等状况,家庭教育指导急需更科学的办法,班本微课凭借简明、灵活且针对性强的特性,成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举措;校家社协同给家庭教育系统治理给予了外部支持。

一、“ 双减” 背景下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新要求

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构建的关键阶段。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其核心目的不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与校外培训压力,更关键的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与效率提高,这让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面临更高的要求标准,家长需迅速转变角色,从仅仅监督作业转变为积极支持并合作促进学生成长,这要求他们拥有基础的科学育儿素养,掌握沟通技能与心理疏导方法,才能切实成为孩子学习与生活的陪伴伙伴。学校应全面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学校除学业辅导外,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塑造及兴趣拓展等科学指导,防止将家庭教育简单归结为“追成绩”,助力学生全面成长。[1]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双轮驱动策略

(一)依托教师专业引领,注重科学内容传递

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的方向与质量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教育学视角而言,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育方法和理念的传播者,尤其对于最了解班级学生的班主任而言,班本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顺应了“碎片化学习”和“精准化指导”的潮流。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特性与家庭实际状况,合理把教育内容转变为家长能理解、可实施的指导信息,以此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这既展现了教育的广泛拓展性与多维度特征,又契合“双减”政策所强调的“科学育人”核心要求。[2]

以我校为例,一低年段班主任用手机拍摄并制作了“亲子共读十分钟”的微课视频,向家长展示陪伴孩子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涵盖挑选适宜书籍、提出有启发性问题以及引导孩子复述故事的窍门,不少家长反映,此类微课使他们第一次实实在在掌握了家庭教育方式,不再只盯着“催孩子写作业”,经过不断学习,班级的学生阅读兴趣真正有了变化,语言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信心得以增强,家庭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逐步提高。

(二)学校主导,构建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学校应在家庭教育指导里承担组织与统筹职责,成为协同合作的引领者,依照教育共同体理论,学校、家庭与社会是彼此依赖的教育场域,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要扮演好核心枢纽的角色,“双减”政策推行后,学校的作用正从“作业布置中心”过渡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其任务不光是管理学生的学习,还得引领家长科学育儿,促成全员协同的教育合力,构建制度化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可保障学校指导工作持续且系统开展,并且提高教师、家长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以片区另一所小学为例,他们学校设立了由校长主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小组”,由班主任承担日常对接工作,科任教师按照学科特点提出个性化建议,学校每学期均会举办“家长课堂”活动,会请心理教师面向家长开展关于家庭沟通技巧的讲座,还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专题分享,借助这一机制,家长既能掌握孩子学习与心理状况,又能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彼此分享经验,学校由单向任务布置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平台,达成了教育目标的共同建设与分享,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愈发紧密。

(三)资源共享,营造共建共治的良好生态

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既取决于学校与家庭间的互动,也和社会资源的支持紧密相连,按照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微观系统(家庭、学校)和外部系统(社区、社会资源)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发展,鉴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单凭学校和家庭无法达成家庭教育指导的全面要求,需打破壁垒,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的互通共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生态,这不但可补齐教育短板,还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担当责任,汇聚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合力。[3]

在另一所农村小学探索中,学校与旁边的社区文化站合作开办“亲子阅读角”,由社区供给场地和图书,学科教师按周期组织阅读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投入其中,共青团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搞“科技小课堂”,引领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科学实验等。这些活动既拓展了家庭教育的范畴,又助力家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科学育儿方法,进一步促使全社会营造出共同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受“双减”政策引导,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阶段,班本微课搭建起精准输送科学内容的有效桥梁,校家社协同筑牢资源整合与机制保障的坚实根基,二者如同两个驱动轮,彼此依存、协同共进,既能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助力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制度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需持续优化机制、扩充微课资源、拓展协同途径,使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切实成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助力。

参考文献:

[1] 吴华静 . 乡村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选 择 [J]. 教 学 与 管 理 ,2024,(08):10-12+25.DOI:CNKI:SUN:JXGL.0.2024-08-003.

[2] 王燕红 , 章静怡 . 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德性审视与德育功 能 发 挥 [J]. 教 学 与 管 理 ,2025,(26):11-14.DOI:CNKI:SUN:JXGL.0.2025-26-003.

[3] 陈芬 . 新时期雷锋精神在乡镇小学德育中的融入研究 [J]. 语文建设 ,2024,(20):88.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24 年度课题 +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231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