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融科技时代审计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作者

牛引利

宝鸡市陈仓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强调要协同开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做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既指引经济社会转型又给审计工作带来新难题 [1]。传统审计的抽样局限性和事后滞后性已难以适应绿色金融、低碳产业等领域的动态监管需求。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时代的审计亟须培育新的思维和模式,要以全量数据代替抽样,以即时分析打败滞后的局面,依靠技术来增强精确度,既可以协助发现绿色项目资金走向存在的风险,又可以给企业低碳化转型赋予合规监督的支持,从而达成审计与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度合作目的,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监督的屏障。

一、金融科技时代审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在审计中运用了自动化的程序处理以及全面的数据分析来提升审计效率,减少抽样偏差,依托分布式账本特性增强审计过程的透明度,但多维的挑战也同时产生。技术可靠性角度,智能系统的算法逻辑依托前期的模型训练。针对没有预设的复杂业务场景,容易产生判断偏差。在智能系统运行期间,还可能出现因技术框架存在缺陷而引发服务中断的情形,这会影响审计过程的连续性。在系统集成层面,审计需对接众多平台的数据。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这可能导致系统间壁垒的形成,增加数据整合的难度。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受金融科技影响,审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审计所涉及的数据类型由传统的结构化财务数据延伸为非结构化的业务流水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数据处理环节变得更复杂,数据安全和隐私的维护变得困难。从数据安全上讲,在审计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环节都存在着数据安全上的隐患[2]。外部的恶意攻击能够穿透系统的安全边界,窃取或篡改一些重要的审计数据,且内部人员的一些操作失误也可能造成数据的外泄。从数据隐私的角度看,审计数据里蕴藏着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若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隐私保护机制,很容易踩到数据合规的红线。

(三)监管与合规性挑战

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促使金融业务模式不断迭代,各种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层出不穷。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监管部门要不断更新监管框架,制定出新的监管标准和合规要求,面对不断变动的监管环境。审计人员不仅要准确掌握现行监管条款,还需要实时跟踪监管政策的变动情况,确保审计流程和结论符合最新的合规要求,而监管政策的解读不同会增加审计判断的不确定性。

二、金融科技时代审计新思维与新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审计核心范畴,聚焦金融科技审计对象

针对金融科技的特殊性,其审计范畴与对象需重点聚焦以下领域。一是对金融科技各系统开展审核,具体涵盖操作审核如互联网信息发布、文档传输审核,包括网页内容审核等与流量审核,通过监测、分析金融科技机构的流量运行情况,识别疑似交易行为或对关键交易过程进行监控;二是对各系统中的非正常资金流动实施管控审核,以核查系统交易运作的合法合规性;三是对金融机构用户权益是否受损进行审核。此外,审计部门还需要关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的变化;分析技术对银行盈利模式、风险特征及业务管理造成的影响;并且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为未来监管工作做铺垫。

(二)搭建技术整合平台,实现审计工具协同应用

建立一体化审计技术平台需要打破技术工具间的壁垒,形成统一的技术架构和数据交互标准。平台需整合 AI、大数据、区块链等多种审计工具需确定其功能定位和协同逻辑,避免孤立使用这些工具导致审计效率的降低。如果将全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技术与智能分析功能的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让数据清洗和合并后直接与人工智能模型进行链接,形成精准的审计线索;再加上融入了不可更改特性的区块链来保证在审计中重要数据以及结论能够得到证据留存,确保审计过程可以追溯。同时,平台应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能随着技术升级和审计要求的变化方便地接入新的技术工具或者更新功能模块,保证平台始终适应金融审计模式的演进,为新思维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建立制度保障体系,适配审计质量风控需求

建立适应新模式的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制度,需要从审计全链条出发,重构制度框架以适应技术驱动的审计逻辑。在质量控制方面,要明确技术应用的质量标准,防止因为技术运用不当而导致审计质量偏差,也要在审计流程中明晰分工,保证从数据采集到结果输出,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保证审计程序的严谨性。要聚焦金融科技产生的新型审计风险:技术系统故障、数据安全等;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处置的全流程机制;确定不同类型风险的预警指标和处置流程;并且要具有灵活性,能够及时优化质量控制要点和风险预防策略;让制度能够一直与新的审计思维、模式的需要相匹配,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快速进步既引发技术创新、数据安全以及合规经营等多方面问题,也为公司审计领域朝着“全面数据采集”和“即时动态分析”方向转型提供机会。经由明确审计职能定位、创建技术融合平台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审计实际操作能够实现观念更新和模式变革。从长远来看,应深化科技在审计领域的策略布局,以符合绿色金融等新兴业态的需求,利用更为精确有效的智能工具提升行业监督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审计学科注入新的理论内涵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万荣 . 审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难点和对策 [J]. 金融科技时代 , 2025, 33(1):81-85.

[2] 韩兵 . 金融科技时代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J]. 中国金融电脑 , 2020(2):3.

作者简介:牛引利 1980.05.27 女 陕西宝鸡 汉族 本科 研究方向: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