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措施探讨

作者

姜添龙 指导教授:李好根

国立群山大学

在如今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想要让传统体育文化获得更良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做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工作。实践表明:高效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工作,不仅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还能减少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更好发展。基于此,深入探讨数字化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对于传承利用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重要意义

(一)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保存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多依赖口传心授、实物载体或地域性活动传承,易受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的影响。数字化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项目中的细节要素全面转化为数字档案[1]。比如,大量收集濒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资料,不仅保留其原始形态,还能通过高科技确保资料内容不可篡改。这种“数字孪生”模式使文化遗产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保存,为后代研究提供原始“基因库”。

(二)重构传播路径,激活文化基因的价值理念

传统体育的传播长期受困于“小众化”困境,数字化平台为其提供了破圈可能。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武当武术可被拆解为慢动作讲解;借助 VR 技术,用户能身临其境体验‌龙舟赛场景;游戏引擎可将少林功夫的基本规则转化为互动数字产品。这种“沉浸式传播”不仅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项目内容,更通过弹幕互动等方式形成文化社群。当年轻人在数字空间中自发组织“线上武术对打比赛”等活动,传统体育文化便很好地完成了从“被保护对象”到“生活方式”的转化,其蕴含的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等价值观得以自然延续。

(三)驱动创新发展,构建文化生态的数字闭环

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催生新文化形态的催化剂。AI算法可分析数万份少林功夫视频,提炼出动作精华部分,为少林功夫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数字孪生技术能模拟不同体育文化场景,辅助传统体育文化的改造与重塑;元宇宙场景中,用户可自定义角色参与数字化视角下的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活动,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实践会反向滋养现实传承——当少林功夫视频点击量突破千万次,线下少林功夫培训班报名人数随之增长 60% ,形成“数字激活 - 实体反哺”的良性循环。这种动态平衡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动态化的文化生命体。

二、有效措施

(一)构建数字化资源库,实现遗产信息的系统性留存与共享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常受限于载体脆弱、信息分散等问题。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可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太极拳‌动作、体育设备、比赛活动等核心要素转化为可存储、可检索的数字资产。比如,某知名太极拳传承人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将多套拳法分解为多个动作节点,形成包含发力轨迹、呼吸节奏的动态数据库,不仅避免了口传心授的失真风险,还为太极拳学习者提供了标准化学习模板。资源库需配备多语言标签与开放接口,支持文化机构和公众按需调取,如某市体育局建立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展览馆”,已收录多项文化遗产项目,年访问量突破100 万人次。

(二)开发沉浸式传播产品,增强受众体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传统体育的传播常因形式单一导致年轻群体参与热情不高。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可打造具身化体验场景。比如,某省开展的“龙舟赛”项目,用户通过 VR 设备可模拟龙舟赛选手视角,在虚拟龙舟赛场景操控龙舟完成 25 公里赛程,系统实时反馈龙舟声、风声及观众欢呼声,配合AI 解说员讲解赛龙舟技巧与赛事历史,使体验者深度理解龙舟文化。对于少林功夫项目,可开发AR 教学应用,用户扫描手机摄像头即可在现实空间中投射出虚拟师父,示范少林功夫动作,并通过骨骼追踪技术纠正学习者错误姿势[2]。此类产品需兼顾娱乐性与教育性,如某知名游戏公司与少林功夫协会合作的少林功夫 VR体验馆,将少林功夫融入解题游戏,上线半年吸引数万游客,其中 80% 为青壮年群体。

(三)建立动态化保护机制,促进文化遗产更好传承

传统体育的数字化保护需避免“重存档轻应用”的误区。应构建“监测 - 评估 - 反馈”的动态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采集体育设备的材质损耗数据和记录每一次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细节(如时间、地点、参与者),为后续研究提供可用素材。比如,某省雕刻与少林功夫的融合项目,通过在雕刻作品嵌入 NFC 芯片,扫描即可观看匠人雕刻过程与少林功夫大师的对战视频,实现“物”与“技”的双重传承[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意义重大。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逐渐从“静态保存”转变为“活态传承”,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应持续探索优化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晓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12(30):124-127.

[2] 殷子健.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8):9-10.

[3] 崔晓兰 .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 [J].艺术科技 ,2021,34(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