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作者

郑世丽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第一小学 615200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亟待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情境化教学逐渐进入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的视野。情境化教学通过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形成认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课堂缺乏生动性和体验感的不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直观性强、情感敏感度高,对外部环境具有显著依赖性,因此采用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契合其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整体效能。

一、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广泛,既包括语言文字的识读与运用,也涵盖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写作训练。若单纯依靠讲解与背诵,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和抵触情绪。而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环境,将语言与生动氛围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感性认知中逐渐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这种由外而内的驱动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索语文知识的重要前提。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情境化教学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句含义、体会语言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能将所学语言迁移到新的语境中加以表达和创造,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的循环内化与能力提升[1]。

二、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动画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

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与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对动态化、形象化的信息接受度更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借助动画情境,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动画情境以画面、声音、色彩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创造出与文本相关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感官刺激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语言与情境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文字,而是能在动画的引导下自主感知和理解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动画情境的设计需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做到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动画不仅是吸引注意力的工具,更是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体会情感的媒介。例如,借助动画可以再现文本中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这种情境化的处理方式能促使学生把语言与情感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深入掌握。动画情境的运用还有助于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开学习。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维度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这为后续的语言理解与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借助动画情境时应把握“辅助而非替代”的原则,避免过度依赖,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唯有如此,动画情境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体验和语言理解力[2]。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写作的兴趣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到乏味,缺乏写作兴趣与素材积累。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语境,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生活情境以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经验为依托,将写作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产生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写作兴趣。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写作训练摆脱抽象化的束缚,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参与具体语境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表达的需求,这种主动性为写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生活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可以调动的细节和情感,从而提升文章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将写作目标与生活语境紧密衔接,避免情境流于表面。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出真实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既能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又能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单纯的任务完成,而是成为生活体验的自然延伸。

(三)借助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支撑。角色扮演作为情境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通过代入式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与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文本中的人物角色或特定语境,学生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增强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角色扮演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使学生从单一的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境中的“参与者”。这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以主动的姿态去感受和再现人物情感。通过角色的演绎,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准确表达语言、如何理解人物情绪,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角色扮演能够打破课堂的单调氛围,营造出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表演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这种集体参与的体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欲望,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正向反馈,进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语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的多重任务。情境化教学通过营造具体、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在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创造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习兴趣、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在实际应用中,情境化教学不仅需要借助动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应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表达思想,同时利用角色扮演促进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这些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 .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微探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2):155-157.

[2] 邵建苹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学苑教育 ,2024,(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