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途径

作者

吴蓉生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工农小学 628009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承担着激发兴趣、奠基思维的重要任务。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因其强调问题导向、真实情境、探究合作与成果展示的特征,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还能促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基于此,本文从实践价值与实践途径两个层面展开探讨,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实施项目式学习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知识点的逐一讲解与习题训练,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与应试层面,缺乏对知识内涵与价值的深刻理解。项目式学习通过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化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项目式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与探究平台,使他们在项目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方案、验证假设并修正策略。通过这样的循环,学生逐步形成了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的探究精神。与单一答案的练习题不同,项目式学习强调过程性与多元化结果,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探索性[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途径

(一)基于课程标准设计项目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课程标准不仅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项目主题选择的重要参照。教师在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时,应当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明确项目主题需要涵盖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目标。项目主题的选取应立足数学学科的本质,聚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同时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通过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项目设计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认知发展规律的顺应与引导,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元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并能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我的一日时间安排”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和整理日常作息时间,学习时间的表示与计算。该主题的设计不仅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而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在真实任务中掌握时间知识,培养规划与计算能力。因此,基于课程标准进行主题设计,能够使项目式学习保持明确的方向性与科学性,避免随意化和碎片化,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数学核心目标展开。

(二)分阶段组织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并非一次性完成的活动,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过程[2]。因此,合理划分项目的实施阶段,并在各阶段明确目标与任务,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分阶段组织项目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逐步推进中积累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需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项目形成整体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班级身高调查”的项目,并将实施过程分为启动、探究、深化和总结四个阶段。在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整理中的作用;在探究阶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数据并尝试计算;在深化阶段,让学生对不同小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在总结阶段,学生展示成果并反思方法。通过这种阶段性的组织,学生不仅能逐步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还能理解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实际价值。分阶段的实施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在持续推进中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三)强化学生主体注重自主与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其根本目标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自主与合作学习,是保证项目式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要求他们在任务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知识。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方向与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设计我的储物盒”的项目。学生需要自主测量课桌尺寸,独立计算所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与优化,最终形成设计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体现在独立完成计算与方案构思上,合作学习则体现在集体讨论与成果整合中。这一项目不仅强化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通过自主与合作的结合,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导与支持,而不是替代,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会学、我能学”的成就感。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还能培养其问题意识、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精神。通过基于课程标准设计项目主题、分阶段组织项目实施以及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等途径,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真实任务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未来的数学教学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注重多元评价与跨学科整合,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途径 [J]. 天津教育 , 2023(23):129-131.

[2] 钱丽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途径 [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2021(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