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一带一路” 国际化就业导向视域下 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策略

作者

张虹英 刘戈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 727031

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中,土建领域国际化合作持续深化,急需具备专业技能、国际素养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技术人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其土建类专业需紧扣国际化就业导向,以课程思政强化育人实效。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面对这一需求,需要将“一带一路”建设理念、行业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当前,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该专业适配国际化就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路径,探究其改革策略,对助力学生成长、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构课程内容

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土建人才提出的新要求,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在重构课程内容过程中,应立足国际化就业导向,将“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标准协同、绿色理念以及跨文化尊重等思政要素,系统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建项目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实际需求,精准识别各专业课程中可以融入的思政切入点,从而能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使价值引导自然地渗透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3]。

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国际工程估价”模块为例,该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工程项目造价计算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重点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遵循国际标准的契约意识以及绿色造价管理理念。教师可以引入东南亚泰国某乡村道路硬化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向学生提供该项目的设计图纸、当地建材信息以及泰国《建筑工程计价规范》,同时提供国内同类道路工程的计价依据作为参照。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国在工程量清单编制、材料损耗率设定(如泰国因雨季施工特点需适当提高砂石损耗率)以及环保费用计提(如泰国对施工扬尘治理费用的单独列支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中外双版本造价计算”任务。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差异背后的气候条件、政策导向与环保理念,认识到尊重项目所在国标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而精确计算与材料控制不仅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践行“绿色丝绸之路”理念的具体行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操结果,从技术准确性与标准适用性两方面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偏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增强契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刻认识到个人专业能力与中国建设者在“一带一路”中的形象密切相关,从而切实提升其在国际化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国际化就业背景下,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应当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重新构建教学体系,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灌输的传统模式。由于该专业学生多数将参与海外工程项目,他们需要具备跨文化协作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工程环境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紧密结合海外工程的实际需求,借助情境化、互动式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构建能力[2]。

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可采用“项目式学习(PBL)+ 模拟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具体实施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南亚某跨境公路桥梁项目进行设计。首先设定明确的情境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每组 6–8 人,分别承担项目总负责人、技术工程师、安全监督员和当地协调专员等角色,模拟真实项目团队结构,为该跨境项目制定包含跨文化管理内容的施工组织方案。任务设计涵盖技术能力与思政素养两个维度:在技术层面,学生需完成施工进度横道图的编制以及跨境材料运输方案的规划;在思政层面,则重点考查学生针对当地雨季施工防护、佛教节日期间的劳工调度等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并设计中外员工共同参与的安全演练方案,例如编写双语安全手册、模拟暴雨天气下的协同抢险流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先通过查阅东南亚地区相关工程案例、咨询企业导师获取信息,随后组织三次小组研讨逐步完善方案,最终通过汇报展示成果。由此,不仅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深入理解“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实际内涵,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深耕实践环节

在“一带一路”国际化就业导向的背景下,土建类专业的思政教育应超越传统课堂空间,延伸至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育人”作为核心指导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把“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对人才素养的具体要求,系统融入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及技能竞赛等关键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实现思政认知与专业能力的有机统一[3]

以《工程测量实训》环节推行的“对标海外项目的标准化实训”为例,首先对实训任务内容进行升级,不再局限于校园内常规的点位测量,而是参照“一带一路”高标准铁路项目的控制网复测要求设定实训目标。在考核评价方面,除测量精度和任务效率等常规指标外,将规范操作流程、数据真实性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安全防护纳入核心评价体系,使实训内容与海外工程实际紧密对接。实训开始前,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中国高铁海外项目中测量工程师恪守职业规范的典型案例,引导他们认识测量数据在复杂工程环境中的关键作用,理解“毫厘之差、千里之谬”的深刻含义。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中英双语进行数据记录和结果汇报,模拟国际化项目团队的工作语境,以此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伪造数据、违规操作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则遵从能力。通过这一设计能使学生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自觉行为,为其日后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建设项目夯实专业基础与思想根基。

四、结语

综上,探究“一带一路”国际化就业导向视域下 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T 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作为培养沿线工程建设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课程思政改革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锚定国际化就业导向、培育 “德技兼修” 人才的关键环节。前文所提出的重构课程内容以融入国际工程伦理与丝路文化、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深耕实践环节以锤炼学生跨文化协作能力与责任担当,正是破解当前专业教学中 “思政与专业脱节”“人才培养与国际需求错位” 等问题的有效路径。唯有持续深化这一改革,方能让土建类专业学生在掌握过硬技术本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国际职业观、工程伦理观,具备适应 “一带一路”沿线工程场景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家国情怀,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 “一带一路”倡议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为我国对外工程合作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输送高质量的职教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馥榕 , 张丹 , 李婧 , 等 . 人民城市理念融入高职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广西城镇建设 ,2024,(11):66-70.

[2] 林冠宏 , 姚琦 . 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科学咨询 ,2024,(21):159-162.

[3] 杨静 , 王彬谕 , 莫品疆 . “双高计划”背景下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广西教育 ,2024,(12):56-60.

2025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 编号 2025SZX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