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多璀璨, 一起“趣”识字
杨惠芳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学校 江苏苏州 215235
引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同时也是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并且要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汉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而低年级的孩子们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认知事物,所以传统的“读、抄、背”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构建趣味性识字教学模式,用直观的方法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形象化的体验,这是提高低年级汉字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基于汉字构字规律挖掘识字趣味性
汉字构字原理是趣味性识字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在人教版教材体系里,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这些主要构造方式被贯穿在一至二年级的识字课程当中,这就给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提供了关键依照,从而促使学生去领悟汉字“形义联系”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象形字与指事字:图文联系的溯源分析
象形字是汉字体系里的基本搭建模块,它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直接摹写自然物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甲骨文这类早期文献资料,促使学生仔细探寻字形同实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山、石、水、火”这些典型的象形字为例,通过比较甲骨文原始模样和现代汉字发展路径,让学生能够直观体会“以形表意”的造字法则,并依靠联想加强记忆效果,而指事字则用抽象符号传递某种意思,“上、下、本、末”都是如此,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讲解,“本”就是把“木”下面加个横线表明树根所在之处,“末”则是把“木”上面添条横线表示树枝末端,这样就把复杂概念变成了具体的场景叙述。
(二)会意字与形声字的结构逻辑拆解
会意字由多组构件组成,其意义可用“分解-重组”方式来阐述,“休”由“人”“木”两部分构成,形象地表现了人倚靠树木休憩的画面,“森”由三个并列的“木”字组成,直观地展现了森林的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字义,形声字占到七成以上,依靠“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形声字在高效识字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为例,“清、晴、睛”等字均以“青”作为声旁,再搭配“氵”“日”“目”,准确地表达出不同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系统地归纳这类词汇,从而把握“依托形旁推测词义”“结合声旁区分读音”的学习策略。
二、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的趣味教学活动设计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教育工作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把识字教学同趣味性游戏活动、互动环节结合起来,使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一)字谜与顺口溜:激发思维活力
字谜利用汉字形、把音韵和义理结合起来展开创编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这些词语为例,开展猜谜游戏就能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领悟到字形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口溜因为有着节奏明快,容易记诵的特点,在区分形近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口渴要喝水,渴字带三点水;喝水用嘴巴,喝字加口旁。
(二)联想与故事:提升识字体验的丰富性
把汉字放到具体的生活场景或者情节里去联想,这样就能加强记忆,“被”字通过分析它的部首“衣(衤)包裹着人体抵挡寒冷”,从而体现出部首同字义之间存在的联系;“办”字通过“用力(力)来完成任务并且挥洒汗水(两点)”这种形象化的解读方式,便给它赋予了独特的心理含义,细致地探究汉字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像“日”字从古文字到楷书的形状变化过程,有益于学生在文化语境当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审美感受。
(三)游戏化教学:构建轻松学习氛围
把传统识字教学同游戏化学习观念融合起来,就能很好地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火车”游戏有益于加强生字记忆速度,“摘苹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找朋友”环节则着重于提升形近字辨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生字闯关”的形式,并且根据教材主题规划不同任务。以《中国美食》里的“菠、茄、烤”这些字词为例,可以设立“美食识字关”,而《日月水火》当中的“日、月、水”之类的内容,就可以形成“自然识字关”,凭借各个关卡结束之后给予的正向回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改善识字学习的效果。
三、链接生活资源以拓展识字空间
识字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还应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多种实践场景里去,引领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汉字融入生活”的特性,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和意识水平。
(一)校园与家庭:构建日常识字平台
校园里黑板报、宣传栏以及各种标识牌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见物识字”的方式学习“操场”“图书馆”“月季”等字,在家的时候,可以从食品包装上看到的“牛奶”“饼干”等,还有看动画片的时候关注一下字幕,创造有趣的场景帮助新字积累。
(二)社会与自然:拓展识字视角
社会环境中蕴含着诸多识字资源,超市商品标签上的“苹果”“牙膏”,公交站点指示牌上的“人民路”“公园”,商业广告牌等,教育者可设计“情境化识字任务”,让学生搜集并剖析日常生活里常见的文字信息,在课堂上安排成果展示与互动交流,促使协作探究,借助自然观察活动展开教学,用“鸟、花、草”等实物联系汉字,提升识字学习的直观感受与趣味性。
总结: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要依靠汉字构字规律,联系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加入生活化的情景,把传统的“机械记忆”方式变成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追溯字源,设计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联想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从而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识记,改善学习效果,为以后的语文素养培育形成稳固根基。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字教学不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文化传承和情感培育的重要途径,只有激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才有可能做到“以字启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郁明景 . 趣味当先 , 高效识字——浅谈低年级段语文识字教学[J]. 学周刊 ,2019,(24):124.
[2] 李亚男 .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J]. 天津教育 ,2021,(35):97-98.
[3] 徐佳丽 .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趣味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 [J]. 作家天地 ,2025,(20):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