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

包曙光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黄花塔拉蒙古族中学 028311

摘要: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因此,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起来。田径类的内容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田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奔跑、跳跃、投掷能力和灵敏、协调、力量等基本素质。在初中阶段的田径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当积极践行这一教学方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田径教学,进而使得田径教学能充满乐趣,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积极提高自身运动技能。枯燥的田径教学需要融入一些趣味化的模式,这样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符合当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激起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实现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1新课标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原则分析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时候,应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教学活动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及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的能力及素养发展。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态化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合理选择场地与器材。教师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时候要合理选择场地与器材,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优势条件,开发特色体育课程,以多样化的田径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体育学习体验,指引学生高效学习。(3)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教师应该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新课标对初中体育运动训练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新课标的相关指示要求,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及综合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着力于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引领学生在田径课堂中实现知识、能力及素养的协同发展,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效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2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学生失去主动探究体育内涵的积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常常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将概念理论、运动技巧、器械操作等知识直观地讲解和单向示范,学生逐渐失去探究的热情,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和信念。再者,教师的教学范围较为局限。运动能力是学生能够受用终身的技能,对他们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基于此,局限的教学范围使学生的眼光也限制在课堂上,难以站在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素养的重要性,影响了自身体育素养的完善。

3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有效策略

3.1加强技术动作示范教学,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感

由于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接触较少,学生不能够清晰了解田径教学的实质,会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在当前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田径运动的示范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熟悉掌握,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和运动形式,进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

3.2关注学生运动中的心理变化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会随着练习内容的次数增多、难度加大、距离变长等因素而产生心理变化,从而影响到练习的效果。而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等心理因素恰恰是田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让学生重新建立信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练习中。例如在“急行跳远专项练习”一课的教学中,为提高起跳质量,改进腾空高度,教师在起跳板前放置了拉着皮筋的小栏架。有一些学生因为存在心理恐惧,导致起跳动作变形,甚至不敢参加练习。此时,教师应及时降低栏架高度,并鼓励学生在动作正确的情况下要大胆尝试、挑战自己,让学生明白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提高的机会,从而逐步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然后再提升皮筋的高度,使学生最终能正常完成练习。

3.3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在田径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地位,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不怕苦不怕累,在田径教学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到田径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处理预案,保证田径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还应该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对在体育课堂上状态不佳的学生,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有些学生在某些田径项目上并不擅长,会在体育课堂学习当中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实行鼓励教育,找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闪光点。要想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就要从丰富教学内容入手,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极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

3.4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田径运动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活动的开展,要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综合地评估学生田径运动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基于具体的田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指引和带动作用。

结语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田径运动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田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策略,从多维度进行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中来。

参考文献

[1]苗玉庭.趣味田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策略[J].田径,2023(8):4-6.

[2]鞠金瑜.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方式方法分析[J].家长,2023(15):10-12.

[3]竺荣.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意义[J].当代家庭教育,2023(8):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