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融入

作者

魏倩方 张亚鸽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一、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

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首先,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突破单一形式限制,呈现出材料与手法驱动的多样性特征。不同于部分动画类型对特定风格的依赖,定格动画因涉及黏土、纸张、木材等多样实体材料,衍生出捏塑、剪贴、雕刻等差异化制作手法,每种材料与手法的组合都会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质感,进而形成风格差异。其次,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由多重文化与社会因素共同决定,契合特定的审美需求与文化心理。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社会现状等要素,会直接影响作品的风格取向,使其在形式与表达上体现出对应的审美理想。例如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会促使定格动画在造型装饰、色彩运用上呈现地域特色而社会现状则可能影响作品风格的基调。最后,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需建立在尊重造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遵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无论采用何种风格,作品的造型设计都需具备典型化特质与规律性,既要通过装饰纹样、色彩搭配、二维与三维结合的空间结构展现风格特色,又不能脱离造型本身的功能与属性。从广义上看,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不受时代、地域限制,定格动画的风格塑造同样需遵循这一规律,在典型的文化与审美环境中构建符合自身属性的艺术风格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庞大,涵盖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这些元素与定格动画的艺术特性存在天然契合点。在定格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从内容内核到外在形式的全方位渗透。

(一)内容方面,传统文学题材的渗透

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神话故事、民族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与历史故事等多种类型,其丰富的叙事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其本身就具有传承性、表演性的特征,为定格动画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1、神话故事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神话故事,有着奇幻的想象、鲜明的人物性格与深刻的精神寓意,因此是我国定格动画内容创作的重要来源。这类故事往往宣扬惩恶扬善、坚守道义等价值观,与定格动画“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高度契合;并且神话故事中的奇幻场景与超现实人物,能够通过定格动画的实体造型得到生动还原,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如万古蟾创作的经典剪纸定格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就改编自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讲述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猪八戒因贪食西瓜被孙悟空惩戒,最终认错悔改的故事。影片在叙事上保留神话故事的诙谐基调,以幽默的情节展现猪八戒懒惰贪吃的性格特征;在造型设计上,将传统戏曲服饰元素融入猪八戒的形象塑造,以鲜明的对比色凸显民族韵味。作品既传递了诚信做人、摒弃贪心的教育理念,又保留了动画艺术的趣味性,猪八戒憨态可掬的造型与夸张的动作设计,使教育主题与娱乐效果达成平衡,既实现神话故事的当代转译,又推动定格动画艺术风格的民族化发展。

2、民族民间故事

民族民间故事是各民族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文化结晶,涵盖生产劳动、英雄传说、生活智慧等多种题材,具有贴近生活、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这类故事往往以口头传播为主要方式,情节叙述相对简练,而定格动画能够通过实体造型补充细节、丰富场景,使民族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并且民族民间故事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能够为定格动画的造型设计、场景构建提供丰富素材,增强作品的文化辨识度。《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将民间故事定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其具有泛指性、生活化的特征,使其能够与大众审美趣味形成共鸣。比如木偶定格动画《雕龙记》讲述的是白族老木匠带领儿子与百姓合力铲除恶龙、为子复仇的英雄故事,影片在造型与场景设计中深度融入白族文化元素,男性角色服饰采用白族传统的白色对襟上衣与蓝白色肥腿裤,头部缠绕蓝白色包头;建筑场景还原白族石木或土木结构的民居风格;声音设计中多次出现唢呐等民族乐器,强化地域文化氛围。该片为后续同类作品提供了借鉴模板。

3、童话寓言与历史故事

童话寓言与历史故事是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以夸张的叙事、生动的形象传递人生哲理,后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民族精神,二者均具有教育性与故事性双重特质,与定格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高度适配。童话寓言的夸张性能够通过定格动画的造型变形与动作设计得到强化,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则可依托定格动画的实体质感提升可信度,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比如根据童话《红樱桃》改编的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以木偶造型还原儿童英雄的勇敢形象,通过逐格拍摄展现冒险情节,作品均保留童话寓言的教育内核,同时通过定格动画的艺术形式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实现寓教于乐的创作目标。在历史故事改编方面,定格动画注重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特质,通过实体造型还原历史场景与人物形象。历史故事中的王侯将相、民族英雄、文人墨客等形象,为定格动画提供了丰富的角色素材;而历史事件中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则能够通过场景设计与服饰造型得到呈现,帮助观众直观感受历史文化。比如部分定格动画以“二十四孝”为题材,通过木偶或剪纸造型还原历史场景,既传递传统美德,又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融合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中国画、年画、皮影、剪纸、折纸、木偶等多个门类,这些艺术形式在造型语言、材料运用、审美理念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定格动画的制作工艺存在天然契合点。将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定格动画,不仅能够还原传统艺术的视觉质感,更能通过逐格拍摄赋予传统艺术动态生命力,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美学特质的定格动画视觉体系。比如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年画等,其造型语言自成体系,审美理念独特,为定格动画的视觉设计提供了重要借鉴。水墨画追求笔墨情味,通过笔墨浓淡、运笔力度展现造型的质感与动态,极具空灵之美;年画则注重装饰性,以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传递民俗文化,表达吉祥寓意。定格动画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绘画的静态美学转化为动态视觉,使传统绘画艺术在动画语境中得到新的表达。比如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虽以动画电影技术制作,但其美学理念可为水墨定格动画提供重要参照,角色造型借鉴齐白石笔下的虾、蟹、青蛙等形象,背景采用泼墨山水风格,通过笔墨浓淡变化展现画面的层次感与韵律感,体现中国画画贵神似,不在形似的审美理念。在年画借鉴方面,定格动画主要吸收年画的装饰性元素与色彩理念。年画作为民间传统装饰绘画,以“吉祥寓意”为核心,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定格动画在造型设计中,往往借鉴年画的线条风格与色彩搭配,使角色形象更具民族特色。

除水墨画、年画等传统绘画形式外,民间造型艺术与定格动画的融合也能赋予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民间造型艺术包括皮影、剪纸、折纸、木偶等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以实体材料为载体,通过手工制作塑造造型,与定格动画的实体性、手工性特质高度契合。皮影艺术以皮革为材料,通过雕刻、彩绘制作角色,造型夸张、细节丰富;剪纸艺术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绘塑造形象,构图简洁、装饰性强;折纸艺术通过纸张的折叠实现立体造型,变化灵活、充满趣味;木偶艺术以木材、黏土、布料等为材料,通过手工塑造与关节设计实现动态表演等。将这些民间造型艺术融入定格动画,能够丰富定格动画的制作工艺与视觉形式,同时推动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

(三)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定格动画,不仅能够丰富动画的声音层次,更能帮助观众深入理解故事主题与文化内涵,实现视听合一的艺术效果。定格动画中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传统戏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涵盖京剧、昆曲、越剧等多个剧种,其唱腔、念白、打击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表演性。定格动画在声音设计中融入传统戏曲元素,能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与文化氛围,同时通过戏曲音乐与角色动作、镜头转换的配合,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打击乐运用方面,传统戏曲中的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能够通过节奏变化强化定格动画的情节张力。比如木偶定格动画《假如我是武松》在武松饮酒的场景中,大量运用京剧传统打击乐器,通过急促的节奏变化展现武松的豪迈气质,使镜头衔接更具韵律感;再比如《渔童》《济公斗蟋蟀》《西瓜炮》等影片也多次使用打击乐器,打破画面原有的节奏平衡,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类运用不仅增强了动画的听觉冲击力,更通过戏曲打击乐的“程式化”特点,使作品更具民族辨识度。

另一方面,民族乐器演奏的融入。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长箫、琵琶、古琴、唢呐、竽等乐器各具音色特点,能够精准表达不同的情感状态,比如长箫曲调忧伤,琵琶音色清脆,古琴则清雅优美,唢呐激扬高亢,均可融入定格动画中,营造不同的的场景氛围,突出人物情绪,弥补画面与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不足,通过独特的音色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故事的情感基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部分定格动画在表现忧伤、静谧的场景时,常使用长箫或古琴演奏,长箫的低沉音色能够烘托孤独、悲凉的氛围,古琴的空灵音色则可营造幽静、雅致的意境;在展现喜庆、热闹的场景时,多采用唢呐演奏,其高亢明亮的音色能够传递欢快、热烈的情绪,与画面中的民俗活动、节日场景形成呼应等。这些民族乐器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定格动画的声音层次,更通过乐器音色与画面内容的适配,实现了情感的精准传递,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与文化深度。

三、结语

总之,定格动画有着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它的真实感是当今动画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不可超越和取代的。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要大胆拥抱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形式和新叙事视角,为定格动画制作注入时代活力,拓展其艺术边界和受众范围,使其成为传播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

参考文献:

[1] 魏萌 . 中国英雄人物动画短片中的角色塑造研究 [D]. 济南 : 山东艺术学院 ,2024

[2] 欧诗婷 , 周杰 . 动画中英雄形象设计塑造与家国认同 [J]. 丝网印刷 ,2022(23):70-72.

[3] 陈建强, 龚廉惠.3D 打印下的定格动画应用研究: 以面部表情和关节设计为例 [J]. 美术文献 ,2023(2):121-123.

[4] 杜晓杰, 梁声贝. 论壮剧《冯子材》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意义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10):122-125.

[5] 李挚旻 . 藏族题材定格动画角色设计创新研究 [D]. 银川 : 北方民 族大学 ,2020.